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欧美日的张謇研究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
戊戌变法与维新派的对外
保皇派与维新派政纲比较
晚清驻外使领与维新运动
张謇与中韩文化交流
英国与维新运动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与维护
张謇与近代化模式
最新热门    
 
张謇与维新运动

时间:2007-3-9 17:41:25  来源:不详
使反掌而脱之乎?抑尚许天下人多其途以效策乎?五洲变法之速,无逾日本者。彼变法之人,皆有行法、立法之权者也,然尚二十年而小成,三十年而大效。其初变法之日,七局之首曰神祗,又有学习院、户山学校,何为者?足下与日本士大夫习,曷讨求当日之用意也?而□□也。”(注:《张謇全集》,第1卷,第 43—44页。)张謇既深知光绪皇帝“方在群顽固之掌中”,实难有所作为;又鉴于日本“变法之人,皆有行法、立法之权者”,而变法尚且经过二三十年始有成效,因此断言中国变法只能“循序改进”,绝不应急于求成,“挟至锐之气,取一切之法而更张之”。

  总而言之,张謇与张之洞、刘坤一,特别是翁同hé@①,既有着近似的阶级特性、密切的*联系、深厚的个人交谊;又对维新运动有着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因而他们在维新运动中,彼此设法关照、沟通情报、密谋对策,张謇有时与翁同hé@①共进退,与张之洞、刘坤一配合默契,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与此相比,张謇与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的关系,就有着明显的不同。张謇曾说:“余与康梁是群非党”。所谓“是群非党”,可以说是张謇与康梁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他们原本都是封建士大夫,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不同的是,张謇起步较晚,仍然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康梁起步较早,业已立足于资本主义。封建色彩较浓的张謇隶属于以翁同hé@①为首的帝党阵营,并且依托于张之洞、刘坤一两位洋务派殿军。资本主义色彩较浓的康梁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首领,他们与帝党结盟,依靠光绪皇帝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活动。正因为如此,张謇同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变法问题上,就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原则性分歧。他们之间相同或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他们都认为变法是时势使然,中国非变法无以图存;其二,他们都认为变法旨在“富民强国”,因而必须改变“农本”思想,“以工立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农商业;其三,他们都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因而必须变通科举,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其四,他们都认为变法事体重大,必须依靠皇权自上而下进行。他们之间的原则性分歧主要表现在:其一,张謇、翁同hé@①等认为“法@③必变,有可变者,有竭天下贤智之力而不能变者矣”。康有为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在听到光绪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的说法后,立即表示:“近岁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以下简称《戊戌变法》),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45页。)其二,张謇钟情于“中体西用”的理论模式,而康梁等则倾向于冲破“中体西用”防线,构筑起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理论模式,“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注:梁启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