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欧美日的张謇研究
论嘉庆初年的 咸与维新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
戊戌变法与维新派的对外
保皇派与维新派政纲比较
晚清驻外使领与维新运动
张謇与中韩文化交流
英国与维新运动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与维护
张謇与近代化模式
最新热门    
 
张謇与维新运动

时间:2007-3-9 17:41:25  来源:不详
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他们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具有改革精神,他们的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开拓和因循并存。他们对甲午战后兴起的变法浪潮,有着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其一,他们都认为中国非变法无以图强。翁同hé@①说:“不变法,不大举,吾知无成耳。”张之洞认为“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易义也”。(注:张之洞:《劝学篇》,《张文襄公全集》,第4册,第575页。)“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也”。(注:张之洞:《劝学篇》,《张文襄公全集》,第4册,第576页。)张孝若说乃父“看了当时宫廷的纷乱,亲贵的昏聩,内政处处腐败,外交断送权利,越看越痛心,也认为非改革变法不可”。(注: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64、63、137、84、136页。)其二,他们都坚持“中体西用”的理论模式。翁同hé@①对光绪说:“西法不可不讲,圣贤义理之学尤不可忘。”(注:《翁文恭公日记》,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八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亡羊。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注:张之洞:《劝学篇》,《张文襄公全集》,第4册,第544页。)正确的作法,是以中国之道,用西方之器,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西方富强的政艺之术。张謇认为张之洞的《劝学篇》“本旨专持新旧之平”,近似“骑墙”,而非“全是康说”的“助新”(注:《张謇日记》,《张謇全集》,第6 卷,第433页。)之作,是值得称道的。张謇在1897 年撰写的《江生祖母七十寿序》中,论及中学与西学的关系说:“今外夷之所谓*律例公法格致植物农商医化重电光气之学,其法@⑦荡耳目,而其意常与三代秦汉圣人贤豪之言,往往而合。謇尝欲得渊颖有志识之士数十辈,端本经训,而各颛其一二家之言,以待世变而应天下之所乏。生才而有志,比且从事彼族之学,规揽要领,以当于用,而明我三代秦汉圣人贤豪之言。”(注:《张謇全集》,第5卷(上),第342页。)其三,他们认为法“有可变者”,有“不可变得”。“可变者”系指“吏治民生”,重点在于振兴实业、发展教育之类。1895年张謇代张之洞拟定《条陈立国自强疏》,张之洞将全疏一分为二,并对文字稍加润色,而以《吁请修备储才折》和《致总署》的形式上奏。他们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反对“因循游移”,力主学习西方,设法补救,以期中国自强自立。他们提出“练陆军”、“治海军”、“造铁路”、“分设枪炮厂”、“广开学堂”、“速讲商务”、“讲求工政”、“多派游历人员”、“预备巡幸之所”等九条建议,“愿圣明决而行之”(注:《张謇全集》,第1 卷,第29—41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