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评洋务运动的企业体制
最新热门    
 
论洋务运动中的实科教学

时间:2007-3-9 17:45:41  来源:不详
首先,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实科教学理论在中国传播和应用的理论依据。所谓“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儒家“重义轻利”、“重义利轻艺事”思想虽然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但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中衍生出来的“经世致用”思想。在儒家早期的经典之一《易经》中,就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变通者,趣时者也”的变易观,这种变易观,成为儒家学者服膺的真理。以后,历代有所作为的儒生都把“经世致用”作为自己奋斗的信条。如宋代著名思想家王安石,鉴于当时学者研习的学问“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师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的状况,主张改变科举考试制度,改革学校教学内容,教之以有用的“实学”,培养学用一致、能为国家所用的人才[1]。到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传统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那种空谈“心性”之学的风气更加受到人们的批判。顾炎武主张要“引古筹今”,以为“经世致用”。黄宗羲提出:“受业者必先宗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2]

鸦片战争后,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被一批先进的中国人进一步发扬光大,并运用于救亡图存的实践之中。魏源按照“经世致用”思想,替贺长龄编选了《皇朝经世文编》,明确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他还将“经世致用”思想落实到培养雪耻御侮的人才上,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贫……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才。……官无不才,则国桢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皇然以等食延天下之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3]魏源之所以能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与他深受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魏源的思想在洋务运动时期被洋务派人物付诸实施。而作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之所以敢在顽固派强大的压力下举办洋务,把学习西方的理论引向实践,也是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思想为指导,以“经世致用”的儒家伦理为依据的。他们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同内而“剿发捻”、“平贼氛”,外而“勤远略”、“敌外国”联系起来[4],从而既宽慰了顽固派所维护和遵循的儒家“治平”传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