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评洋务运动的企业体制
最新热门    
 
论洋务运动中的实科教学

时间:2007-3-9 17:45:41  来源:不详
买办性、功利性于一体。所谓封建性,是指洋务运动时期采用实科教学的各类学堂,几乎都是依附于某个洋务企业或机构之下。表现在管理方面,完全以洋务派官僚的意志为转移,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往往使这些学堂很少有什么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其发展失去活力;表现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完全是培养专供洋务派官僚任意驱使的御用性工具;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则将封建的伦理纲常作为信守不渝的教条。所谓买办性,则是指这些学堂除大量任用外国人进行管理外,还把目标主要放在培养买办、翻译和外交人员方面。这在实科教学的起步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当时开办的学堂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外国语言学堂,后期虽然有所改变,但学习外国语言、培养买办人员仍是各类学堂的一项重要任务,况且外国人在学堂管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功利性是洋务派办学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洋务派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出发,在“自强”、“求富”的旗号下,举办洋务企业,鉴于人才的缺乏,不得不把体现西方实科教学课程思想的西学内容引入中国的教育改革中,以培养能为洋务企业服务的人才。这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思想,自然深深地陷入功利主义的困惑之中,使实科教学变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功利行为,缺乏总体和长远的规划。这种状况,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坎坷历程中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

其二,中国实科教学体系是以“中体西用”为宗旨的课程体系。洋务实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变器不变道”的思想指导下,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了实践。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洋务派官僚在洋务事业中对西学的引进,是在“无损于圣教”、“而有益于中国”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他们在处理中西学关系中,力主“中学”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在此前提下,进而渲染西学的实用价值。洋务派的这种思想倾向,从张之洞的一段话中就可体会出其中深刻的寓意,他说:“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斯有其益而无其害……西学必先由中学”[10]。由此得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名世事”的结论。洋务派的这种体用观,反映在实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便是反映儒家伦理思想的课程,如《朱子小学》、《养正遗规》等在各类学堂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反映西方科技的各类课程则成了最终维护儒家纲常名教的辅助性工具。这一特点,我们从前面讲到的课程设置中完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当然,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实科教学思想,毕竟是继承并发展了魏源“师夷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