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丁日昌台湾防务思想与实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最新热门    
 
论洋务思想的内部分歧及其分化

时间:2007-3-9 17:46:36  来源:不详
”的思潮。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但西方有哪些东西应该学习?他们的认识千差万别。同是立足于封建主义,其右翼始终以维护、巩固封建主义之“体”为根本目的;其左翼思想则较活跃,他们的洋务思想逐渐走向离经叛道,演变为早期维新思想。因此,在“借法自强”的共同旗帜下,洋务思想呈现千姿百态。(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

  60年代,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把中外差距概括为:“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四不如夷”比赵烈文认为“西夷政修国治”的认识更具体,同时给思想界出了一个好题目,按此思路,人们必然进一步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无缺欠?应当怎样去弥补这些缺欠?尽管当时冯桂芬提出的办法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但却大大激发了人们从多方面去研究“诸国富强之术”。思路变得开阔起来。

  同时期的李鸿章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独火器万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410页。)所以“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李鸿章:《上曾相》,《朋僚函稿》卷3)曾国藩也认为西方之长技不过船坚炮利,根本无政教可言。

  冯桂芬、赵烈文与李鸿章、曾国藩对西方的不同认识,可以代表洋务思想中左、右两翼的最早分歧。60年代,这种分歧并不明显,“借法自强”无非是练兵制器,购买或仿造洋枪洋炮,改变清军的旧式装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