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丁日昌台湾防务思想与实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最新热门    
 
论洋务思想的内部分歧及其分化

时间:2007-3-9 17:46:36  来源:不详
>年关于国防的大辩论中,郭嵩焘提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洋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始务其末者。”(《洋务运动》(一)第142页。)显然,郭嵩焘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政教”,商务是“末”。中国学习西方,可以先从“末”做起,由末至本,循序渐进。李鸿章则主张继续兴办军事工业,开拓民用企业,变通科举等。

  郭、李的分歧在于,郭认为学习制造武器、机器生产、重视工商,这些都是“末”,只有学习西方的*体制才是“本”。李则认为,学习西方就是学练兵、制器,机器生产等。

  郭嵩焘的意见代表了洋务派左翼的认识,他们的思想比较激进。随着学习西方的运动不断发展,他们自然得出改革中国*格局的结论。

  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首先介绍了西方的议会制:“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郑观应:《论议政》,《易言》上卷45页。)他认为这样能使下情上达,*清明。稍后,王韬也提出同样见解。后来,出国人员根据亲眼所见,更多地谈论到议会民主。马建忠介绍西方“或为君主,或为民主,或为君民共主之国。其定法、执法、审法之权分而任之,不责于一身,权不相侵,故其政事纲举目张,粲然可观。”(《洋务运动》(一)第426页。)他由此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不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而在重商的经济制度和议会民主的*制度。郭嵩焘出使之后,把西方的“本”归纳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君民共主的*制度,开拓、进取、求实的“风俗人心”等三个方面,他认为议会民主比儒家理想三代之治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