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独立评论》是怎样从“
回眸:蒲松龄墓“文革”
黑瞎子岛:“中华雄鸡鸡
中国三十年之经典回眸:
“文革”中被破坏的珍贵
“文革”中广泛流传的两
日本 中国明清史研究 新
 汉学 与“中国学”20年
最新热门    
 
中体西用 论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07-3-9 17:47:22  来源:不详
古代文明成果西传的极有价值的线索,更重要的是它从宏观上论证了中西文化间事实上长期存在着交流,从而证明了两者之间无疑是可以互补,可以相融。

  “西学中源”说明显的短处在于,它虽然证明了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可以互补,可以相融,但是并没有能够阐释清楚中西文化的全部关系。西学进入了中国,西学和中学究竟会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里存在着中西文化交流中两种文化各处于什么样地位的问题,两种文化相互起什么样作用的问题。这无疑是直接决定着中西文化交流性质的重要问题。而两种文化在交流中所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归根结底又取决于两种文化各自的性质,取决于它们自身的优劣长短。于此可见,要全面阐释清楚西学和中学的关系,只靠“西学中源”说是不够用的。仅仅从文化源头上做解释,而不从文化现有性质上做分析,是难以充分说明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性的。这就是说,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在比较中做出性质分析和价值判断,是回答中西文化应该不应该进行交流这个时代大课题时,无从回避的、必须做出明确判断的前提。于是,产生了用“主辅”、“体用”、“本末”这些概念来界定中学西学关系的议论。“中体西用”式的文化观,作为一种时代思潮,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思想渊源

 

  “主辅”、“本末”、“体用”这些概念,这些范畴,无疑是取之于中国传统典籍,其含义及其引申义,哲学家们多有探究。但是,究其实,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文化争论中,不管哪一方人士使用这些范畴时,并没有精心推敲它的内涵,而只不过是在通俗意义上使用它们罢了。他们无非是借用这些人们用惯的字眼、术语,表示中学和西学哪个重要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