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十八世纪上半期中国社
张 研试论十九世纪中期
(美)许文雄   (译)
十九世纪末年日本人的台
十九世纪中日对外开放思
十九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
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
十九世纪前期学术思潮的
苏武牧羊十九年
十九世纪末的上海海关大
最新热门    
 
论十九世纪岭南乡约的军事化

时间:2007-3-10 9:03:30  来源:不详
界压力(包括中英冲突)下集议而成的防御组织。陈璞在《兴建贲南书院碑记》一文中曾经详述过贲南书院的构建经过。咸丰五年六月,在中英冲突的直接诱发下,佛山地区的红巾军林洸隆、李亚计、陈显良分别占据了钟村、市桥、新造等地区。佛山士绅被迫走避会城。协谋练勇筹饷,决定在市头蒋氏祠设沙茭局。……“两属之人复观清晏,咸获安堵,莫不曰非两属合势不至此。”[33]按时人的记载,贲南书院的建立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沙湾、茭塘两属之地所处地理及军事位置十分关键。士绅阶层认为有必要联手御敌,构成相互呼应的区域网络,而此网络需要有一个既能兼顾两属位置,又能集众议事的交叉汇合之点,做为两属联动的枢纽。贲南书院正居于沙茭之地的中心点,可以起到“合其势”的作用。

  构建书院的原因之二是,做为善后事宜而设的沙茭团练局。只是临时借寓于蒋氏之祠的应急机构,要想使之维持长久,尚需有一个“正名”的过程,比较而言,“书院”之名目似乎更具有传统而持久的文化象征意义。至少在表面上不会给人造成是临时性的军事防御组织的感觉。正如当地绅士所评价的:“然蒋氏之祠不可以久假,众惧两属之势后将复分也,于是谋建书院,以永其后。”[34]非常凑巧的是,书院落成当日,广州城正为英军围困,番禺境内的会党乘机占据彬社,“彬社士绅走书院清援,发勇应之,贼尽歼,捷音至,则落成月也,于是两属之人愈知两属之势不可以不合也”。[35]书院的军事特征至此已不言而自明。

  乡约式书院的功能染有军事色彩,无可否认是非常时期的特殊现象。其型仁礼让风格仍会做为核心的文化基调而存在,一旦战乱稍歇,“教化”的传统基调又会成为书院运作功能的主旋律。陈泰初概括贲南书院的作用时,指出其功能应包括“今联什伍以集练,比族闾以纠奸,酌物力盈而筹积贮,谨乡约章程而兴礼俗。”[36]绅士的“相保相爱相赒相救之任。”仿佛均浓缩于书院系统的实际运转中。地方绅士把乡约不甚规则的聚散活动,落实到了书院实体之上。大大加强了其教化的稳定性,而责南书院的军事化性质又使书院内的乡约宣讲成为团练操演的教化准备,从而无形为绅士阶层的权力凝聚提供了文化资源。

  岭南的乡约式书院不仅在平抚境内之乱中起着联络乡党的区域整合作用,而且在战乱平息后仍负有敦睦邻里的教化使命。这类书院的文化功能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士授徒迥然异趣。如顺德县马齐乡的敦和书院具有浓重的乡约性质。地方乡绅陈松在《敦和书院碑纪》中云:“马齐旧有乡约,当太平、巨镇两坊之交,咸丰五年土匪乱平,我乡与附近诸乡,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