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中国唯一一位当了三次“
他是“完美”和“最高尚
21岁的林彪井冈山“崛起
揭密:中国古代十大“二
揭密:中国古代十大“二
共和国封疆大吏:“打不
“不合时宜”的苏轼
为清政府“打工”的美国
薛怀义之死:武则天首任
卢梭:道德卑微的大师 
最新热门    
 
“仁”的重新解说

时间:2009-4-6 21:16:43  来源:不详
-把仁作为自己的人生观,内在的道德律令了。

在灵性感悟作用下,“自爱”或“爱己”的“升华”,就是“爱人”的源头和本质,也是人类和其他一律具有利己本能的生物得以分道扬镳的原因。

《荀子.子道篇》有一段孔子同学生们讨论“智者若何?仁者若何?”的记载。子路对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贡对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孔子给予他们“士君子”的肯定评价。颜回答得最出色,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点清了仁的本源,是明白人了。弘扬仁心的根本动力来自第一性的私心,离开了为己的自爱是什么事情也作不成的,孔子给了颜回最高评价:“可谓明君子矣”。

出自“自爱”的利他之心,即由私心升华产生的爱心,才是有本有源,或者说是靠得住的真性仁心了。有了这样的有本有源,或者说是靠得住的真性仁心,自会产生坚决贯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也。

归根到底,仁应该是人类明白了利己和利他的调谐原理之后的自觉要求。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这就是说,以仁为代表的天道或天理,是人心觉悟的产物,须由人来弘扬、贯彻、生效,而不是什么脱离人外,凌驾人上的僵死教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也。

不仅如此,一旦大彻大悟,所谓恕道高明者,就会懂得责己严、责人宽,才是自身最大利益所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也。(《论语.卫灵公》)

仁的意义如此重要,所以说仁是“元者善之长也”的“天之尊爵”,有天理自然之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心全体之德”,不可须臾离者也。

人们讲得最多的当是狭义的仁,即“仁者爱人”。就仁的全面的整体的意义而言,仁包括了两心调谐原理导出的全部德目,这就是广义或全面意义的仁。如果扩而大之,囊括了行仁所需的方法论和行为规范涉及的德目,那就是要另行说明的扩义的仁了。

仁的自觉性,特别是始终不渝坚持仁道的优秀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决非体貌、勇力、祖荫、家世所能替代得了,只能来自后天学习,包括接受教育和自我修养,“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孔子对儿子伯鱼说:“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家语.致思》)

读书首先是为了完善自己,满足自己。许多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人口口声声读书为世人,其终至于丧己耳。这就是为什么孔子不客气地鄙夷时人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了。

仁学者,与其说“为他之学”,不如明言“为己之学”;但这是完全不同于庄子无为出世的“适己之学”的推己及人、积极入世之学。。

孟轲在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