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中国唯一一位当了三次“
他是“完美”和“最高尚
21岁的林彪井冈山“崛起
揭密:中国古代十大“二
揭密:中国古代十大“二
共和国封疆大吏:“打不
“不合时宜”的苏轼
为清政府“打工”的美国
薛怀义之死:武则天首任
卢梭:道德卑微的大师 
最新热门    
 
“仁”的重新解说

时间:2009-4-6 21:16:43  来源:不详
弟子公孙丑谈话中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荣就是名位上的尊荣和物质上的荣华(富贵),就是人人出于私心有志一同的美好追求;辱,是指于己不利的可耻的卑劣的境遇,人人心怀厌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徒恶之而不求其得之之道,不能免辱也。这个得荣之道,就是行仁。孟轲因人皆有好荣恶辱的利己共性追求,而进之以强仁(强力推动行仁)之事的这段话,就是以利己私心为动力,弘扬利他的爱心或公心,达到调谐目的的一则极其简洁、高明的说帖。

后日伪儒否定个人本位,取消自我意识,世人多误以为出诸孔孟之道本意,实则指鹿为马、正反易位的荒唐千古奇冤。“仁者爱己”、“仁者自爱”,由此出发,方有“仁者爱人”。人本主义和私心第一性,原是两心调谐原理和儒家学说的始发点;只是在自私恶性泛滥,“道之将废也乎”的春秋乱世,客观形势决定了当务之急首重强调“仁者爱人”,孔孟没有多少机会着力“为私正名”,结果造成了一种重义轻利的倾斜感,让日后伪儒有了种种肆意发挥,改头换面,一手遮天的可乘之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笔糊涂账,至今依然云雾缭绕,几乎无人梳理得清楚呢。

伪儒片面高唱“仁者爱人”,极力标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成为帝王愚民要术,扭曲人性、窒息天赋灵性创造能力,几至断送了中国国运。奉君之好,自欺欺人,无稽妄言,其心可诛;罪莫大焉。

作为伪儒受害者的中国人,今日重温仁道,首要痛切总结历史经验,认清仁代表的两心调谐本义,理解与肯定仁内涵的个人本位意识的主导地位,才能理顺私心与爱心这双灵性推手的协同运行机理。因此,我们千万不可把仁的标准想象为超凡入圣,高不可攀,脱离实际;如能融会贯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道理,就不难成为仁人君子了,如有“博施民而能际众”者,就不是一般的仁,孔子誉之为“必也圣乎!”了。

弟子子路问孔子对管仲(春秋齐桓公名相)的评价,夫子答以“仁也”。子路不以为然,他说了许多管仲的不足之处。孔子对种种苛求之说一一譬解,说明仁是现实的,讲究效果的,而不是好高骛远,无谓牺牲,“无限上纲”。

孔子在同子贡谈仁时说:“尧舜其犹病诸(尧舜也有心余力不足)!” 夫子心目中的首席圣人尧舜也有其局限性。圣人未尝不想博施广众,但只能做到五十衣帛,七十食肉。圣人不是不愿年轻人衣帛食肉,只是供应条件所限啊。圣人不是不想让四海之外的民众也过上好日子,可是当时治理范围不过九州,力所不逮也。

针对子贡有志于仁但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告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论语雍也》)方就是方法,庶近而可入,就近积极做去,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儒家主张“天下归仁”,以德服人,发扬恕道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