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第三届圣莲山老子文化节
向老子学习反向思维法
第三届北京圣莲山老子文
《道德经》艺术馆开馆仪
探寻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国学大师曾仕强函谷关论
老子归隐葬地或为陕西楼
毛泽东为何说《老子》是
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少
2013年鹿邑老子生日庙会
最新热门    
 
论老子思想与生态文明

时间:2013-06-12 11:41:08  来源:不详
nbsp;  在待人接物方面,老庄的“无为”思想同样集中体现于“不争”。老庄推崇柔弱,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才是最强大的,它能在天下最坚硬的物体之中纵横驰骋,能从无形可见的地方钻出来,能从无隙可乘的地方钻进去,我因此知道“无为”的好处。不托空谈的教化,“无为”之为的益处,天下难有比得上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了解别人的人固然聪明,而了解自己的人才真正高明;能战胜别人的人固然有力,但能战胜自身贪欲的人才真正坚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正因为他与人无争,天下才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川溪谷之王,就因为它总是处于最低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必须强调一点,即老庄所推崇的柔弱,绝非忍气吞声的懦弱,而是基于对宇宙和人生的透彻理解所奉行的“不争”。正如老子所说,这是懂得世人的刚强而保持自己的柔弱,洞悉世人的明察而保持自己的木讷,领会世人的尊荣而保持自己的卑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清朝郑板桥[注: 板桥 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南省、安徽省、甘肃省以及湖北省和湖南省等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写过一个很有名的横幅:“难得糊涂”,惹得许许多多的人买来悬挂室中以示风雅。倘若其人果真领略这“糊涂”之旨,懂得这“糊涂”之难,自然别有妙趣;反之,若是糊里糊涂地跟着别人挂“糊涂”,岂不更[注: 释义:(1). 秦 爵名。(2).不改变。(3).不经,未曾经过。(4).不懂。-bugeng]见其糊涂?

    关于交友,《庄子》有两句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为什么呢?就因为真正的友谊不是利害关系的结合,贵在一个“诚”字,形式上像水一样平淡,情谊却亲密无间;虚假的友情相互都有所贪图,重在一个“利”字,表面上像甜酒一样令人陶醉,其实并无真情可言,只要利害一冲突,关系一破裂,彼此便绝情如路人,甚至反目成仇。

    对待事物,“无为”思想主张符合人性、顺应自然,反对矫揉造作。老庄认为,需要靠铁钩、圆规、直尺来理正的,是损伤其本性的作法;需要用绳捆、胶粘才能牢固的,是扭曲其本性的作法;为礼乐而周旋,把仁义来张扬,用这种方式来熨贴天下人心的,这已经失去了他的常态(“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口句 喻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这就像野鸭的腿虽短,给它接长了反而带来忧愁;鹤的腿虽长,将它截短了必然造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