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吕氏春秋、战国策、荀子
汉初吕氏外戚之祸
从《吕氏春秋》看吕不韦
最新热门    
 
《吕氏春秋》与《道德经》相关篇目论析

时间:2016-02-18 22:54:00  来源:不详
美形态。《道德经》第十二章在表达方式上的这种特点,在《吕氏春秋·本生》篇中得到继承和发扬,文中写道: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对于《本生》篇的这篇论述,古代注家往往以《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文字加以诠释:“以瘖,故不当食也。《道德经》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味实口,使口爽伤也。’”毕沅曰:“《老子道经》云:‘五声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此约略其文耳。”⑨高诱援引《道德经》第十二章的话语解释《本生》篇的上述段落,毕沅则认为《本生》篇的上面论述脱胎于《道德经》第十二章,所作的解释是可取的。《本生》篇上面的段落,确实是对《道德经》第十二章所作的回应。《道德经》该章首先提到的是五声、五色、五味,按照声、色、味的顺序依次排列,《本生》篇也是如此。《道德经》第十二章批判沉溺于声色狗马的异化现象,《本生》篇上述段落同样批判世人遁于物的自我迷失。《道德经》第十二章运用的是逆反思维,是从否定的方面立论。《本生》篇上面一段论述,也是从反面进行警示,类似于发布禁令。由此看来,用批判精神和逆反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论述养生全性理念,《吕氏春秋·本生》篇与《道德经》第十二章是一脉相承。

    《道德经》第十二章上述段落的行文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连续运用五个排比句,并且句尾押韵:“盲聋爽狂妨(盲爽狂妨,阳部。聋,东部)腹目(党部)。”⑩《道德经》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典籍,而且各章均是韵文。运用排比句式的韵文论述养生全性理念,是《道德经》一书艺术价值的具体显现,正如《文心雕龙·情采》篇所称:“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11)排比句式、句尾押韵,正是《道德经》第十二章艺术美之所在。《吕氏春秋》是一部散文集,除了少数篇章的个别段落,其余大多数作品不是韵文,《本生》篇也是如此。但是,以排比句式论述养生全性理念,《道德经》的这种行文方式在《本生》篇亦然得到继承。前面所引的“今有声于此”的段落,就是连续运用三组排比旬,每组四句,三组共十二句,是以四句为单位进行排比,较之《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排比显得更加复杂。《吕氏春秋·本生》篇还有如下一段: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对于“招蹷之机”,毕沅称:“盖招,致也。蹷者,痿蹷。过佚则血脉不周通,骨干不坚利,故为致蹷之机括。”(12)毕沅之说可取,意谓出行全都依赖车辆,而不肯走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