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美网站竟称可推测人的死…
古代反腐难解兴亡怪圈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最新热门    
 
“兴亡时代”:一群人和一种理想

时间:2009-9-15 11:35:50  来源:不详
这一段充满了误解与矛盾的清遗民史。

 

在中国,士人与“改朝换代”向来有着复杂的关系。商周之际,孤竹二子采薇果腹、卒以槁饿死的节义,历经纪念与传诵。宋元明清易代,读书人或隐、或死的激烈故事也一再被书写,成为照耀史策的觥觥大义。儒学中人讲读书立品,养胸中浩然正气、“忠”“义”观念,是先秦以降中国政治文化里一项延续了数千年的独特传统。《左传》里讲“忠为令德”、“忠,德之正也”,忠义思想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不但儒生士子刻意遵循,就是草莽中人也是要讲究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遗民故事在几千年的历史叙事中维系了一个一以贯之的道德传统,而遗民、逸士用死和血所坚守的,也正是这个道统构筑的价值观念。由士习民心中的坚持、褒扬所带出来的,是一段对于儒家道统的坚执信念。因有所信,才有所“遗”、有所“守”。也就是说,从未随着王朝更迭而断绝的,是两千年儒学支撑和养育的“道”“义”精神。

 

然而,时间走到了十九世纪。一个真正意义上地覆天翻、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晚清中国在西人的一路威迫底下,节节退守。从“孔孟之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的倨傲,到“借西法以印证中法”的动摇,直至“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的彻底败退,儒学的中国行将走到他的尽头。由西潮和西学引来的,是中国政教文化全面的、颠覆性的转折。孔孟之教从圣道转而被论述为无用和不经之学;且这一批判在晚清中国日甚一日的国家危机中被一再加强,直到演化为“五四”前后的激进西化论。读书人忧心于“亡国”之危,恐怕难以预见他们实际面临的,是一个更加严峻的“亡天下”危局。儒学既已成为非理、非法,那么士人要用性命去持守和贡献的,将是什么呢?退而无可守。相较于历代遗民怀抱闳阔而就义的从容,晚清中国的读书人面临的却是一个令人气短的困局。

 

当昔日的崇高被定义为卑微,坚守就意味着放弃,而站立的姿态也随之被定义为可笑的、荒谬的。这是清遗民的个人命途,也引出了中国历史至为艰辛又仓皇的一段历程。

 

本书便是以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为开篇。辛壬之际的鼎革事件过渡得波澜不惊,也许正是这平顺的“让政”,教这些选择作为遗民以终世之人更觉惶歉苍凉。陈三立的“陆沉几椠更何辞,剩有人间澈骨悲”,梁济的“死则成忠,不死则一钱不值”,郑叔问的“荒唐一梦,人间何世”,许宝蘅的“两都耆旧皆垂泪,羊祜书丹尽有碑”,沈曾植的“东风休矣!只笑也堪怜,开原多事,鹃血渍巾泪”,郑孝胥的“断简残编销热血,秋风斜日付黄昏”,如此等等。亡清以后的遗老著述,随处可见这样充满了孤怀遗恨、苍茫荒凉的词句。伤悼,即是因为有所持守。这是身处大变局之中的清遗民于历代遗民精神的一种延续。世人论“遗老遗少”,轻薄的往往是他们忠诚于那些陈腐落后的故去之物。可是,如果我们剥去了这层对于道德的政治化解读,那么道德本身终归是值得称道的。不管外缘如何,忠贞观念是遗民精神的内在核心,也是其中最令人动容之处。以梁济为例,他固然声称殉清而死,但“吾之忠清,非拘拘以清为本,而以自身幼年所学之教义为本位”。徐志摩在论及梁济自杀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巨川先生的烈迹昭示了一种永久的、民族的性灵,而由此体现的抗议的精神,是昏朦时代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