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硕士生街头当城管 现实…
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长…
岭南写真:梅州“理发过…
《在那遥远的地方》被“…
“千手观音”用舞蹈为聋…
高三男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中生疑因考试成绩不理…
朱庆葆 王永义:重提大…
英国人的理想宠物竟是这…
嘉道寒士沈垚的“经世”…
最新热门    
 
“理想的学术出版与学术出版的理想”——沪上学者为学术出版把脉

时间:2010-3-31 10:49:00  来源:不详

    对年轻编辑来说,所谓交学术界的朋友,主要不是指结识已经成名的学者,能结识当然好,但更重要的不是他们,而是结识你们的同代人,是你们的同代人在代表学术的未来。譬如在座的陈昕先生,他当初在三联书店编青年经济学家文丛,就是抓住了一批日后非常重要、但当时大多还在读书、没什么名气的年轻人。什么是学术的判断力?这就是。因此,青年编辑结识年轻学人,互相帮助,一起成长,这就是介入学术生产的最佳途径,也才能形成学术研究和文字出版的良性循环。

   

学术出版不理想,学界和出版界各有一半责任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

   

    近年来,正因为学术出版不理想才有了今天关于“理想的学术出版”这个话题。这种情况,一半责任在学界,学者拿了不少经费,可以资助出书,所以什么烂书都可以出;另一半责任在出版界,出版界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找不到好的选题,到处乱找乱出,这都导致了粗制滥造。

   

    我觉得,年轻编辑最要下功夫的,是对学术趋向的了解,要知道学界在关心什么、将要关心什么?用句套话讲就是“新的增长点在哪里”。记得董桥曾经说,穿一年后的时装是时尚,穿十年后的时装是邋遢,穿一年前的时装是落伍。编辑要做到,学界将研究什么,就出什么,要了解“行情”。杨联陞说过,写书评的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行情”,编辑就应该是一个书评人,能够判断书的好坏和缓急。

   

    在我个人看来,有三类书值得下功夫出版。一是资料文献。判断哪些资料是大家关心的,要优先出,哪些是重复的,不要出。二是前沿论著。大家都在关心和争论的话题,不限国内国外,了解国际学界动向。要超越专业,超越地域。这样的书在学术出版上才有意义,才能带出所谓“话题”。三是好的学术普及类书。我所谓的学术普及书,不是那种心灵鸡汤,学术普及类书的写作要求,其实比专业学术书更高,不易学,可一旦写好了,会影响很大。应该让更多人通过普及类书进入学术界,好选题需要出版社与学界充分沟通。

   

学术出版需要学者型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