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从世界文化史看枢轴时代
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
世界化学研究中心之形成
历史比较:探寻真正世界
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
最新热门    
 
世界史視野的拓展與當代中國史學

时间:2009-7-24 13:45:24  来源:不详
illiam H. Mcneil)在1988年重新思考舊作內涵的文化偏頗,認為所撰《西方的興起》反映了美國戰後帝國主義的心態。 [36]除了上述理論問題之外,以下是幾項世界史實際寫作,可以再思考的面向:

  首先,須區分「世界史」與「國別史」在實質內容上的殊異,而能以全球觀點對「近代世界」作宏觀考察。具近代意義的世界史,應該從十六世紀開始,全球各民族、國家和區域聯成一體的發展過程,而近代世界歷史則是這個整體世界進程中的早期階段,因此世界史仍應以整體世界的形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而並非國別史的單純總合。[37]
  其次,就研究主題而言,自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史學寫作的重心即在於「民族國家」,而非「全體人類」,有關世界史的寫作,除了意識型態外,在探討內容上,也幾乎都是依據「近代民族國家」而形成的敘述架構,例如政治史討論該「國」的歷史,文化史則以「國民文化」為主要內容,而經濟史也無非是「國民經濟史」,[38] 回顧晚清以來國內西洋史甚至中國史的主要內容架構,也是如此。因此如何超越這種「近代國家史觀」,也成為學術界在後冷戰時代的重要課題。「無國界」(超越國家的區域)或「越界」(國家、種族、性別、族群)思維,這種「後國家時代」新史觀,似乎為學術界開啟了新的論述方向。
  將以「區域」和「國家」作為區分標準的史觀相對化,並重新面對全球生態及自然環境,將視野擴展至「區域」的世界史,似乎比「近代民族國家」的世界史,更注意原先所忽視的「他者」,也更趨近日漸全球化的現實世界,例如在資訊科技時代裏,散佈在全世界的華人網絡,就被日本學者比喻為另一種形式的「托拉斯國家主義」,它是一種超越近代國家想像的「跨國網路世界」,若暫時不論日本或美國學者這種論述背後對華人新興勢力的防範,至少試圖超越單一民族國家概念的思維是史學界可思考的新方向。
  其三,「關係網絡」也是超越「東西方對抗模式」的另一可能方向,例如溝口雄三所主編7卷本《在亞州思考》,[39] 以問題意識及方法模式作為叢書總綱,希望建立多元世界中心,走出「東西方對抗模式」,如叢刊編者之一的濱下武志認為文化特殊性並非主要焦點,而是更關注多元及異質文化相互結合時所形成的關係網絡;換言之,對他而言,「亞洲表象」(在本文的脈絡裏則可視為「中國表象」)並不是華、夷(中、 西)存在實體的總合,而是注重這些實體在相互融合時形成的關係網絡,也就是說,並不否定各別文化的「差異」,而將重點轉而注意這些「差異」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以何種型態相互交流、包容、滲透或相互對抗。[40]
  試圖以「對話意識」化解單一實體的特殊性被絕對化的同時,也避免了靜態實體研究所暗含的排他性。在現實流動系統中,任何差異性都是關係網絡中的一個結構點,離開它在網路中的位置(同),它的特殊性(異)將不復存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事實上已經否定了「東/西」二元對立的模式,毋寧說它以對話的方式,提供了將亞洲和西方納入同一研究框架的可能性。
  後現代主義無寧是當前對啟蒙理性化(普遍理性)最重要的挑戰,其影響及於文化各個層面,就其消極性而言,質疑普遍理性和歷史規律,後現代主義有著拒絕從理性概念出發的特點,就其積極意義而言,由於將「他者」(the other)放入視野,使得歷史研究再一次注意原先所忽視的領域,但是若是去除大寫歷史的目標,在於取消「前進」與「落後」的判準,而非西方世界若以此滿足於主體的特殊性,這仍是消極,也可能落入西方體系的全球化的「再殖民」中。
如同薩伊德認為「後現代」的討論,基本上仍較具歐洲中心的偏見,它著重理論和感性,強調局部地(local),充滿幾乎是點綴式的歷史失重感、拼湊和最重要的消費主義。「後現代」與西方文化的關係,還是不能擺開資本主義在跨「國」意識下所再建構的世界史研究,解構「民族國家」更可能是「資本主義」跨「國」整合企業的基本需要。而解構「民族國家」,並不意味在全球化的世界趨勢中「國家」這個主要是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主權單位,將消失,在全球性廣闊及多元的空間裏,仍須要新的文化自我認同,來參與文化及各項交流。

五、結論

  從更廣泛的全球視野探討歷史是當代史學嶄新的出發點,也是當代中國史學必須面對的課題。試圖擺脫歐洲中心論的當前世界史研究,其動力固然來自西方各門學科對應後現代與後殖民論述的衝擊,而被建構的客體本身的變動與進展(如中國),也實質上參與「解構」了十九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圖像。就各個層面而言,「世界史」這一新課題,可說是非西方新興勢力崛起及後現代思潮兩相衝擊下的新領域。
  這個說法,並不是要否定過去「西洋史」的研究成果,或排除歐洲近代文明的成就,而是認為身處新世紀的此刻,人們應該更能立足在一個相對立場上,以全球性的一體觀來反思多元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