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
两部《唐书》的取材与思
《旧唐书》斠补举例——
《旧唐书》斠补举例——
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
最新热门    
 
《旧唐书》的史料来源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志》提到的“记礼法之沿革”、“裁国史之繁略”以及“诸公文集”三个系列的史源之外,还有未曾提及、于未著录的杂史、小说之类的资料来源问题。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七月乙丑,有“罗士信为王世充所围”一事。《考异》征引了《太宗实录》、《旧唐书·太宗纪》、《单雄信传》和刘餗《小说》。经考证认为,《旧唐书》记载失误,是承袭了刘餗《小说》所致。司马光的这一考证,表明《旧唐书》的确参考过刘餗的《小说》,只不过是参考错了而已。

当然,更有采录杂史原文的诸多例证,后文将作详述,这里仅举一简单的实例。李肇的《国史补》卷上有“李勉投犀象”条,其文为:“李汧公勉为岭南节度使,罢镇。行到石门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旧唐书·李勉传》记述: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就目前可见唐代杂史,极有可能是直接采录自《国史补》。

总而言之,《旧唐书》的取材,绝不仅仅限于唐代的国史、实录,也不应当以其《经籍志》著录的“有无”为判断标准。应该说,代宗以前的纪传体国史,穆宗以前的编年体唐史,武宗以前的各帝实录,宣宗以前有关“礼法之沿革”的各种典志,以及大臣奏议、诸公文集,乃至杂史、小说,《旧唐书》的纂修者都曾采摭。而这些文献,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仅仅凭借《旧唐书》才得以程度不同的保存!

在获得了以上的基本认识之后,下面分别对《旧唐书》志、列传的史料来源进行具体考察。



自宋以来,历代都以《新唐书》胜于《旧唐书》,再也无人过问《旧唐书》“十一志”的情况。为此,这里多作一点考察,以见新、旧两书各志的优劣。

总的来讲,《旧唐书》各志基本上是代宗以前为详,德宗至武宗渐略,宣宗以下寥寥无几。这种现象固然与整个史料来源情况直接相关,但也应看到唐代后期值得载入史册的定制原本就不多。大凡志中涉及到的唐后期的制度,多数都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因而,有的志的编纂情况就更应当引起重视了。下面,依次进行考察。

 

《礼仪志》7卷,主要依据《大唐开元礼》150卷改编,这似乎是公认的事实,但应作进一步的分析。就其编排顺序而言,不是按照吉、宾、军、嘉、凶五礼来叙述的,而是依《通典》的郊天、明堂、封禅、社稷、宗庙、袷禘、五服、縗裳等项分卷记叙的。所以,应该说:记玄宗以前的礼仪,取材主要采自《大唐开元礼》,编排主要沿袭《通典·礼》。玄宗以后,取材较为复杂。德宗贞元中,太常礼院修撰王泾“考次历代郊庙沿革之制及其工歌祝号,而图其坛屋陟降之序,为《郊祀录》十卷”[13]。整部《旧唐书》虽然有四处提到王泾其人,却无一处点出《大唐郊祀录》其书,《礼仪志》似未采用其书。前文曾经提到,宪宗元和十一年韦公肃《礼阁新仪》30卷,后晋史官虽然见得到,但《旧唐书》却未涉及,多少有些奇怪。接下来,便是元和十三年王彥威《曲台新礼》30卷,“集开元二十一年已后至元和十三年五礼裁制敕格”[14]。这显然是继《大唐开元礼》的一部续作。《旧唐书》中,不仅《宪宗纪》、《王彦威传》都记述了《曲台新礼》这部书,而且《王彥威传》通篇都是记其“议礼”生涯的,足以显见后晋史官是十分了解其人而又见到其书的。就《礼仪志》本身来看,在叙及穆宗至文宗议礼之事时,多次引录王彦威奏。《志五》记昭宗大顺元年将行禘祭,有司请以敬宗、文宗、宣宗三太后袝享太庙,便是因为“旧章散失,礼院凭《曲台礼》”进奏的。尽管博士殷盈孙“非之”,朝廷仍然“依行之”。这一记载表明,《曲台新礼》对穆宗以后的礼仪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旧唐书》纂修者也注意到了。文宗以后的礼仪,主要围绕宗庙、袷禘有过几次争议,集中在《志五》、《志六》,显然是后晋所搜集到的一些散篇,经过编缀而成。总起来说,《礼仪志》取材主要源自《大唐开元礼》、《曲台新礼》和文宗以后的一些散见的礼仪奏章,而编纂体例则沿用《通典·礼》。《新唐书》合《旧唐书》的“礼仪”、“音乐”为“礼乐”,其“礼”的部分主要是变换体例,按照“贞观、开元”的“五礼之文”损益。

《音乐志》4卷,有的论者认为,其文字“多本于《通典》”。如果说这是指关于唐代沿革、乐器,指歌、舞及其乐曲,指清乐、四方乐、散乐及坐立部伎等主要内容,是不错的。但这些只是4卷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并不是全部。实际情况应当是这样:《志一》主要依据前后《会要》,并参照《通典·乐》。具体而言,志文中“高祖受禅,擢祖孝孙为吏部郎中”以下,至贞观十四年敕、八八座议定“七庙登歌”的记述,是分见于《通典》卷143《历代制造》、卷147《郊庙不奏乐庙诸室别舞议》,而在今本《唐会要》中则是顺序地排在卷32《雅乐上》,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