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
两部《唐书》的取材与思
《旧唐书》斠补举例——
《旧唐书》斠补举例——
读《新唐书》探求松赞干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
最新热门    
 
《旧唐书》的史料来源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便于直接采录转引。志文中的“麟德二年十月制曰”以下,至仪凤三年(678)七月以前的记述,《通典》在卷147《郊庙宫悬备舞议》,《唐会要》在卷32《雅乐上》。以下记“乾元元年”事,见《唐会要》卷33《雅乐下》;记“贞元间”事,见《唐会要》卷33《诸乐》;记“大和三年八月太常礼院奏”,见《唐会要》卷33《凯乐》。这都是超出《通典》记事下限的部分。《志二》主要本于《通典》卷144、145、146的《乐四》、《乐五》、《乐六》各篇,并参取了前后《会要》。惟其记“广明”以后事,直接至结尾,与今本《唐会要》卷33《雅乐下》所记“广明”以后事全同。苏冕《会要》、崔铉《续会要》记事下限分别为德宗、宣宗,而王溥《唐会要》后晋时根本就没有形成。志中的这段记事与今本《唐会要》的这段文字,显然同出一源,即昭宗时修奉乐悬使、宰相张濬及太常博士殷盈孙等修订乐悬的论议、奏疏。《志三》、《志四》则不本于《通典》及前后《会要》,似为后晋太常所保存或搜集的“诸庙乐章舞名”,这在后晋纂修《旧唐书》的总体筹划当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当然,有些是早已汇集成册的,如开元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縚令太常博士、太乐、郊社令等员“铨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也有收入文集当中的,如武则天大享昊天乐章12首、享明堂乐章12首,等等。这类乐章之书,有些今天尚可见到,有些只能借助本志知其大概了。《新唐书》合“礼乐”为一志,“乐”附于“礼”,仅2卷,较本志减少一半篇幅。

写到这里,应当提出今本《唐会要》来说一说,因为下面还会多次涉及。通常所说今本《唐会要》,是指“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仅缺卷7、卷8、卷9、卷10,是现存最完整的王溥新编全本《唐会要》。王溥新编,是在苏弁、苏冕兄弟《会要》40卷、崔铉监修《续会要》40卷基础上,采集宣宗以后政事,重加厘定所成,共计100卷。元、明之际,苏氏、崔铉前后两次所修《会要》亡佚,王溥新编也出现错杂和缺卷。从以上的对照和下面的对照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凡今本《唐会要》与《旧唐书》中记事内容、叙述文字全同者,都可以说是苏氏《会要》、崔铉《续会要》原文。反转过来,又证明王溥新编《唐会要》,对于苏氏、崔铉两《会要》很少改动,只是续补宣宗以后要事。这对我们认识今本《唐会要》的史料价值,也有间接意义。

《历志》3卷,应当是本于韦述《唐书》。其序文虽然追述了肃宗《至德历》、代宗《五纪历》、德宗《正元历》、宪宗《观象历》,并称“其法今存”,但紧接着写道:“前史取傅仁均、李淳风、南宫说、一行四家历经,为《历志》四卷。”所谓的“前史”,既有《历志》,又包括一行历经的,只能是韦述的纪传体《唐书》。其傅仁均历经,是指高祖时《戊寅历》,行于太宗之世。李淳风历经,即《麟德历》,行于高宗之世。南宫说历经,即《景龙历》,为中宗时所造。一行历经,即《大衍历》,行于玄宗之世。由于《景龙历》“不经行用,世以为非”,后晋史官“略而不载”。他们“但取《戊寅》、《麟德》、《大衍》三历法,以备此志。”本志的史源,序文交待得再清楚不过了。《新唐书·历志》较本志大增,通记唐代290余年8次修改历法,还备录了一行《历议》12篇,补充了反映中外历法交流的《九执历》及翻译情况。有关“三历法”的记载,两书当互校。

《天文志》2卷,大部分内容、文字都与今本《唐会要》卷42、43、44的相关记载同。《志上》自“玄宗开元九年,太史频奏日蚀不效,诏沙门一行改造新历”,至“无几而铜铁渐涩,不能自转,遂收置于集贤院,不复行用”的大段文字,与《唐会要》卷42《浑仪图》载(开元)“九年,太史频奏日蚀不效”以下文字全同。志中所载“诸州测景尺寸”,自林邑国至蔚州横野军,除无河南府外,其余与《唐会要》卷42《测景》相关部分,不仅正文相同,连小注也都一样。《志下》“灾异”中关于日蚀的文字,与《唐会要》卷42《日蚀》的记载同,只是无宣宗以下的情况。这更加证明,本志是采自宣宗初年以前成书的《会要》、《续会要》了。其中的小有不同,当是辗转抄录中的疏略所致。关于彗星、五星临犯、星聚、流星、杂灾变等,大体与《唐会要》卷43《彗孛》、《五星临犯》、《星聚》、《流星》等类目前半部分的记述相同,是采自苏氏《会要》相关文字纂成的。《志下》的“灾异编年,至德后”这一部分,则超出《唐会要》所记,不少内容都见于各帝纪。这一部分内容,极可能是后晋史官以肃宗至武宗各帝实录为线索,再参照《续会要》及司天台有关记载,综合编纂而成。说到《志下》一定参照了《续会要》,还有一个铁证未曾被人注意过。在志的结尾部分,有一项叙述太史局、司天台沿革、设官的内容。这本来是《职官志》的内容,在《职官志二》秘书省有详细记述。何以《天文志下》会有此一项叙“旧仪”的文字呢?原来,《唐会要》卷44在记述各项灾异之后,专有《太史局》一目。稍加对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