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
论清末版权法律文本的出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钱穆论清学史述评
略论清代的渔盐
略论清朝福建与台湾两地
略论明中叶以后政治腐败
最新热门    
 
论清中叶学术发展的三个转向

时间:2009-7-24 13:46:59  来源:不详
越来越淡,其支离破碎的弊端日益显现,除了社会风俗的腐化和士人道德感的缺失因素外,一些汉学家也在对此反思,孜孜于文字训诂、版本考证,成就固足以炫世;但是读书与做人离析为二,做学问只求客观不求价值判断,或者说只求真不求善,如此必然会造成道德的冷漠和信仰丧失。他们试图将通经、修德、致用再次统一起来的努力有二:
    一是反对为考据而考据,主张治经要以求义理为本。他们的“义理”和理学家的义理的区别,在于阐发原始儒学的精神。如焦循对拘泥于汉儒传注、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甚为反感,认为“考据之名,不可不除”(注:焦循:《雕菰集·与孙渊如观察论考据著作书》,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14页。)。他治经以戴震为旨归,致力于新义理疏证。焦循所著《论语通释》、《孟子正义》,其所阐发的哲学关注点仍在于世道人心,只是区别于理学家的义理而已。阮元认为,“圣人之道,譬若宫墙,文字训诂其门径也。门径苟误,跬步皆歧”。他批评学人“求道太高,卑视章句”,以至偏离了圣道,但他同时也批评考据家“或但求名物,不论圣道”。他认为这就好比是终年徘徊于圣人的“门庑之间”,还没有登堂入室(注:阮元:《揅经室集(一)·拟国史儒林传序》,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2页。)。应该看到,阮元是反理学的汉学家,他的所谓“圣道”也是有别于宋儒的。他从1801年到1823年先后撰写了三篇有关儒家哲学的重要著作,其中以《性命古训》最为著名,以此作出反宋儒的关于“性”、“命”、“仁”的新解释。
    二是在汉学的基础上适度肯定宋学。汉学家求客观、重考据,更近似于今天史学的实证研究法,但考古与现实的联系总是隔了一层;而宋儒治经,尽管有臆说之病,但还是有寄托而善于发挥微言大义,容易与现实联系起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汉学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尽管他们未必相信宋学,但也不像他们的前辈如惠、戴等人反宋学了。如段玉裁,已意识到白首致力考据于世无甚裨益。有感于“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的社会现实,他七十五岁时甚至叹息自己一生“喜言训诂考核”,是“寻其枝叶,略其本根”,结果是“老大无成,追悔已晚”(注:段玉裁:《经韵楼集·博陵尹师所赐朱子小学恭跋》,清嘉庆十九年刻本。)。段是戴震的学生,他的《说文解字注》关于“理”、“性”、“道”等字一切变更宋儒故训,尽管他做的是说字的书,但多少也能体现一些乃师反理学之精神。但是到了他的晚年,他的态度有所改变,甚至以学人弃洛闽之学为忧。他认为:“汉人之小学,一艺也;朱子之小学,蒙养之全功也。”对那些言小学崇尚汉人、非议朱子的说法,段氏斥之为“此言尤悖”,他表示自己要常读朱子的书“以省平生之过,以求晚节末路之自全”(注:段玉裁:《经韵楼集·博陵尹师所赐朱子小学恭跋》,清嘉庆十九年刻本。)。又据陈寿祺《左海文集·义利辨》:“仪征阮夫子(元)、金坛段若膺(玉裁)寓书来,亦兢兢患风俗之弊。段君曰:‘今日大病,在弃洛、闽、关中之学,谓之庸腐;而立身苟简,气节败,政事芜,专言汉学,不治宋学;乃真人心世道之忧。’仪征曰:‘近之言汉学者,知宋人虚妄之病,而于圣贤修身立行大节,略而不谈,乃害于其心其事。’二公皆当世通儒,上绍许郑,而其言若是。”(注:参见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629页。) 此段引文提及阮元,他是有名的汉学“护法”,此时也不再像早期那样鄙薄宋学,而有调合汉宋的倾向了。他说:“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皆于周孔之道,得其分合,未可偏讥而互诮也。”(注:阮元:《揅经室集(一)·拟国史儒林传序》,第32页。) 总之,汉学家也认识到死搞学问于世道人心无益了。他们或发挥汉代经学的义理,或适度肯定宋学,调合汉宋,开始有了经世意识和联系治道的自觉性。
    嘉、道之际学术转向的标志之三是理学(或曰宋学)势力的回潮。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下文重点讨论。

        三、汉宋之争与理学势力的回潮

 清中叶的汉宋之争一般认为是以方东树和江藩的论争为标志的,其实汉宋之争在乾嘉时期(最早可以上溯至康熙中叶)已露端倪。只是乾、嘉时宋学已势单力孤,不足以张其军。直到道光六年(1826年),持宋学立场的方东树写成《汉学商兑》以反击汉学家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形势才有了变化,宋学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乾、嘉时期,理学溃不成军,汉学无论从官方到民间,都成了显学。梁启超曾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