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
民本与民主——中西文明
政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学科与流派 口述史学与
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
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
明代西南总督与民族社会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民族
冠姓、更名、改籍与民初
最新热门    
 
物本与民本:春秋时代的观念变革

时间:2009-7-24 13:47:44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春秋时代重大的观念变革在于产生了以物本思想为核心的新世界观和以民本

思想为核心的新政治伦理观。物本思想打破了殷商的唯神论和西周的天命论,将

“物本”与“阴阳”辩证观点结合起来,提出了唯物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民本思

想从神权的禁锢下解放了人的生命意识和群体意识,确定了物质文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的合理关系,提出了体现新兴势力和平民意志的新的政治尺度。物

本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提出,为行将到来的社会大变革作了观念的准备。

关键词: 春秋时代,物本,民本

一、从天命观到物本论

春秋时代是动荡的、充满怀疑精神的时代。固定的礼制秩序已陷落颠覆,规范的人生

道路已变得艰险莫测、不知所归,普遍认同的伦理尺度已众口交辩,莫衷一是,命运的盛

衰、穷达、祸福闯入性的善恶,已没有了必然的关联……动荡社会的具体事象,将人们的

日常困惑怀疑,最终引向对既往世界观的总体性怀疑,原有的终极信仰——关于“天命”

的信仰动摇了。

周人发起对殷商王朝的革命时,制造过“天命靡常”的哲学理论。具有无上意志的吴


天,曾经赋予殷商统治者合权力,而殷王的倒行逆施,周人的崛起则意味着吴天成命的

转移。这为周人建立新秩序找到了合理依据。在周朝统治早期,出于对殷鉴的畏惧,周王

还不断以“天命靡常”的理论告诫臣属,要他们克勤克俭,谨慎地奉行敬天保民的国策。

而当周代统治完全巩固以后,“天命靡常”的命题就被“天命不易”所取代了。《诗·周

颂·敬之》篇载周成王告庙之辞曰:“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诗·大雅·

荡之什》中《丞民》诗日:“天生丞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

假于下,保兹天于”。“大命”在周人心目中,成了超然的意志、永恒的秩序,这是周王

朝统治的不可移易的象征。周人祭天,亦敬亦惧,“天命”便是周朝的福祉所在。

到了春秋之际,“百川沸腾,山家奉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一切似乎大谬

“天命”,大背“人情”。西周衰亡,平王东迁,家父作诵,以究王凶:“昊天不庸,降

此鞠汹。昊天不惠,降此大戾”,“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在西周王朝的旧史官中也

发出了怨天尤人的言论:“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昊天疾威,弗虑

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天命”对于人们不再有任何的庇佑,反而成了助纣为

虐的凶。“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天命”似乎不再遵循

其既定的法则运行,种种乖谬、偶然、盲目和自相矛盾的现实,终使人们不再相信“天

命”能够永恒地维持它的惠爱、公正和全能。“下民之尊,非降自天。尊沓背憎,职竞由

人”,“天命不彻”(按:尊沓背憎,指人们背叛常规的言行。彻,即常规。)背离了

适合周朝统治者利益的“常轨”(辙)而运行的夭命,使东周社会陷于一片震惊和困惑。

纵观周代的观念演变,从发韧期的“天命靡常”到全盛期的“天命不易”,再到衰颓期的

“天命不彻”,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圆圈”。无论是国家,王室、宗族,还是

邦国、村社、个人,都不能不再次面临着认识世变、把握世变的严峻局面。

我们知道,周人的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