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东亚共同性的复活:历史
明清家族共同体组织民俗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
关于满族形成的脉络与历
论满族文化先驱—巴克什
满族的统一
满族的神话传说与鸦鹊崇
鸦片战争以来满族统治者
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全社会
蓝天与草原的握手——内
最新热门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民族融合问题研究

时间:2009-7-24 13:45:59  来源:不详

代,在我国东北广袤的疆域内,由于女真南迁、蒙古东渐、汉族北移,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兄弟民族杂居共处的局面。在兄弟民族错居杂处过程中,不同民族间互相接近、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渗透。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终于在女真杰出领袖努尔哈赤入居辽东之际,一个以女真为主体、又吸收了汉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洲族(简称满族)凝聚而成了。

研究满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女真和汉民族间的互相吸收、互相渗透的血肉联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揭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特别是满汉民族历史上的不解之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仅就明代女真和汉族间的渗透和融合的角度来探索满族共同体的形成,至于这一时期的民族矛盾,不是本文的议题,恕不赘言。笔者管见,尚祈同志们批评指正。

1635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庄严宣布:“夫珠申之号,乃席比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①自此,满洲才正式作为民族名称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但是,满洲族(简称满族)的历史却不是从这时才开始的,满族脱胎于明代的女真。而女真是我国境内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的肃慎,两汉的娄挹,北朝的勿吉,隋的靺鞨。辽、金、时均称女真(史书讳辽兴宗耶律宗真,故至明时一直称女直)。女真及其先人长期以来一直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他们为繁荣祖国的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女真和汉族等兄弟民族一起生活、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共同吮吸中华民族这个慈母的乳汁而成长、壮大。

明代,女真各部散居于东北广大地区。明廷因其部落,先后设置了380多个卫②。任命部族首领为卫所指挥、镇抚,使其“俾仍旧俗,各统其属”③管理本部族的事务。这样,由明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并给予诰印、敕书、冠带、袭衣的部族首领,就成为明中央王朝在女真各部实行统治的代理人。这就从律形式上肯定了明廷与女真诸部在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明代女真主要分三大部,即建州、海西、野人女真。明初,三大部女真人都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绥芬河流域。由于历史上的渊源,以及本部族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为不断地受到强悍的野人女真的侵害和瓦刺东移的压迫,建州、海西女真开始了向汉民族聚居的辽东周边地带流徙。建州女真自牡丹江、绥芬河流域迁到图门江流域一带,辗转迁徙,最终于正统年间经明廷允许迁到与辽东汉区紧邻的浑河、苏子河流域一带。这里既有“林木障天,晴昼如晦”的深山老林可以“持险负固”④,又有一块块肥沃的小块盆地(东北地区称为甸子)适于耕种。此处群山对峙,威远遐迩,确实是形胜之地。因此,建州女真在这里停止了迁徙的步伐,开始生聚蓄积,并与辽东汉区人民进行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往。这里,就是日后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兴”发祥之地。海西女真也几经迁徙,于嘉靖年间最终定居于开原东北至辉发河流域、松花江上游一带。至于野人女真中的大部分仍旧踯躅在黑龙江中下游直至东海岸一带,女真各部就散居在东北广阔的大地上,他们与流落在那里的汉族等兄弟民族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