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關於隋唐長安研究的幾點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
从往事的简单再现到大众
關於上博藏楚簡的幾點討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關於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簡
最新热门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

时间:2009-7-24 13:48:10  来源:不详
引言:「中國」作為問題與作為問題的「中國」 
  也許,「中國」本來並不是一個問題。 
  在我們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冠以「中國」之名的著作,僅僅以歷史論著來說,就有種種中國哲學史、中國經濟史、中國社會史、中國文化史等,在我們的課堂裏,也有著各式各樣以中國為單位的課程,像中國社會、中國經濟、中國政治、中國文化等等。通常,這個「中國」從來都不是問題,大家習以為常地在各種論述裏面,使用著「中國」這一名詞,並把它作為歷史與文的基礎單位和論述的基本前提。可是如今,有人卻質疑說,有這樣一個具有同一性的「中國」嗎?這個「中國」是想像的政治共同體,還是一個具有同一性的歷史單位?它能夠有效涵蓋這個曾經包含了各個民族、各朝歷史的空間嗎?各個區域的差異性能夠被簡單地劃在同一的「中國」裏嗎?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一部很有影響,而且獲得大獎的中國學著作,名稱就叫《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一個美國評論者指出,這部著作的誕生背景是因為「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國族主義情緒高漲和族群關係日趨加劇的地區」,因此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及其歷史脈絡,而這一問題直接挑戰的,恰恰就是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1。這些過去不曾遭遇的質疑,可能使這個天經地義的「中國」,突然處在「天塌地陷」的境地,仿真的變成了詞裏說的「七寶樓台,拆來不成片段」。本來沒有問題的論述如今好像真的出了問題,問題就是:「中國」可以成為歷史敘述的空間嗎? 
    至少在歐洲,對於民族國家作為論述基本單位的質疑,是出於一種正當的理由, 因為民族國家在歐洲,確實是近代以來才逐漸建構起來的,它與族群、信仰、語言以及歷史並不一定互相重疊,正如福科(Michel Foucault)所說,地圖上的國界只是政治權力的領屬空間,而作為政治領屬空間的國界也不過就是地圖上的國界2,與其用後設的這個政治空間來論述歷史,不如淡化這個論述的基本單位。所以,就有了類似「想像的共同體」這樣流行的理論3。至於「中國」這一歷史敘述的基本空間,過去,外國的中國學界一直有爭論,即古代中國究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民族─文明─共同體」,還是從來就是一個邊界楚、認同明確、傳統一貫的「民族─國家」?但是,對於我們中國學者來說,很長時期內,這似乎還並不是問題,因此也不屑於討論。 
  應當承認,超越簡單的、現代的民族國家,對超國家區域的歷史與文化進行研究,是一種相當有意義的研究範式,它使得歷史研究更加切合「移動的歷史」本身。而且,也不能要求歐美、日本的學者,像中國大陸學者那樣,出於自然的感情和簡單的理由,把「中國」當作天經地義的歷史論述同一性空間4,更不能要求他們像中國大陸學者那樣,有意識地去建設一個具有政治、文化和傳統同一性的中國歷史5。所以,有人在進行古代中國歷史的研究和描述時,就曾經試圖以「民族」(如匈奴和漢帝國、蒙古族和漢族、遼夏金和宋帝國)、「東亞」(朝鮮、日本與中國和越南)、「地方」(江南、中原、閩廣、川陝)、以及「宗教」(佛教、回教)等等不同的觀察立場(當然,也包括台灣目前的「同心圓」論述),來重新審視和重組古代中國的歷史。這些研究視角和敘述立場,確實有力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