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關於隋唐長安研究的幾點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
从往事的简单再现到大众
關於上博藏楚簡的幾點討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關於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簡
最新热门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

时间:2009-7-24 13:48:10  来源:不详
衝擊著用現代領土當歷史疆域來研究中國的傳統做,也改變了過去只有「一個歷史」,而且是以「漢族中國」為「中國」的論述。但是,需要問的是,這種似乎是「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的方法和立場本身6,是否又過度放大了民族、宗教、地方歷史的差異性,或者過度小看了「中國」尤其是「漢族中國」的文化同一性?因為它們也未必完全是根據歷史資料的判斷,有可能也是來自某種理論的後設觀察,比如現在流行的後殖民理論的中國版,那麼,它背後的政治背景和意識形態如何理解?特別是,作為中國學者,如何盡可能地在同情和瞭解這些立場之後,重建一個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這是本文要討論的中心話題。 


一 從施堅雅到郝若貝:「區域研究」引出中國同一性質疑 
  1982年,郝若貝(Robert Hartwell)在《哈佛亞洲研究》上發表了題為《750- 
1550年中國人口、政區與社會的轉化》(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750-1550)的論文,他認為中國在這八百年來的變化,應當考慮的是(一 )各區域內部的發展,(二)各區域之間的移民,(三)政府的正式組織,(四)精英分子的社會與政治行為的轉變,他把宋到明代中葉的中國歷史研究重心,從原來整體而籠統的中國,轉移到各個不同的區域,把原來同一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分解為國家精英(Founding elite)、職業精英(professional elite)和地方精英或士紳(local elite or gentry),他特別強調地方精英這一新階層在宋代的意義,這一重視區域差異的研究思路,適應了流行於現在的區域研究,並刺激和影響了宋代中國研究,比如韓明士(Robert Hymes)、Richard Von Glahn、Richard Davis、Paul Smith、包弼德(Piter Bol)對撫州、四川、明州、婺州等區域的研究7。 
    當然,對於中國的區域研究或者地方史研究,並不是從Robert Hartwell開始的,而是在施堅雅(William Skinner)那裏已經開端,施堅雅在他主編的《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一書中非常強調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8,不過,這種具有明確方法意識和觀念意識的研究風氣,卻是從八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蔚為大國」的。公平地說,本來,這應當是歷史研究方法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研究確實在很長時間裏忽略地方差異性而強調了整體同一性,這種研究的好處,一是明確了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差異,二是凸現了不同區域、不同位置的士紳或精英在立場與觀念上的微妙區別,三是充分考慮了家族、宗教、風俗的輻射力與影響力,尤其是近來包弼德提出的超越行政區劃,重視宗教信仰、市場流通、家族以及婚姻三種「關係」構成的空間網絡,使這種區域研究更吻合當時的實際社會情況9。 
   這一區域研究方法,在日本學術界同樣很興盛,不止是宋史,在明清以及近代史中,也同樣得到廣泛使用,領域也在擴大,除了眾所周知的斯波義信在施堅雅書中關於寧波的研究,以及此後關於江南經濟史的研究外,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社會史研究中,也同樣有相當的呼應,這一類研究成果相當多,正如岡司所說的那樣10,尤其是1990年以後的日本中國學界,對於「地域」的研究興趣在明顯增長,這種區域的觀察意識在很大程度上,細化了過去籠統的研究。舉一個例子,比如在思想文化史領域,小島毅的《地域からの思想史》就非常敏銳地批評了過去溝口雄三等學者研究明清思想,存在三點根本的問題,第一是以歐洲史的展開過程來構想中國思想史,第二是以陽明學為中心討論整體思想世界,第三就是以揚子江下游出身的人為主,把它當成是整體中華帝國的思潮11。這最後一點,就是在思想和文化史研究中運用了「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