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關於隋唐長安研究的幾點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
从往事的简单再现到大众
關於上博藏楚簡的幾點討
摩鄰,中国中世紀中國關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關於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簡
最新热门    
 
重建關於「中國」的歷史論述

时间:2009-7-24 13:48:10  来源:不详
朝鮮的民族感情。 
  其次,在文化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文化共同體」,它作為「中國」這個「國家」的基礎,尤其在漢族中國的中心區域,是相對清晰和穩定的,經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文明推進之後的中國,具有文化上的認同,也具有相對清晰的同一性,過分強調「解構中國(這個民族國家)」是不合理的,歷史上的文明推進和政治管理,使得這一以漢族為中心的文明空間和觀念世界,經由常識化、制度化和風俗化,逐漸從中心到邊緣,從城市到鄉村,從上層到下層擴展,至少在宋代起,已經漸漸形成了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是實際的,而不是「想像的」,所謂「想像的共同體」這種新理論的有效性,似乎在這裏至少要打折扣。 
  再次必須明確的是,從政治意義上說,「中國」常常不止是被等同於「王朝」, 
而且常常只是在指某一家某一姓的「政府」。政府即政權是否可以等於「國家」,國家是否可以直接等同於「祖國」?這是一些仍然需要明確的概念,一些政治認同常常會影響到人們的文化認同,甚至消泯人們的歷史認同,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過去,「朕即國家」的觀念曾經受到嚴厲的批判,人們也不再認為皇帝可以代表國家了,可是至今人們還不自覺地把政府當成了國家,把歷史形成的國家當成了天經地義需要忠誠的祖國,於是,現在的很多誤會、敵意、偏見,就恰恰都來自這些並不明確的概念混淆。 

註釋 
1 韋思諦(Stephen Averill)《中國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研究之若干新趨勢》 ,吳喆、孫慧敏譯,《新史學》十一卷三期,173頁,台北,2000。 
2 福科(Michel Foucault)《權力的地理學》,中譯文見《權力的眼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班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吳睿人譯,時報出版公司,1999。    
4 應當承認,有時候,中國大陸學術界以現代中國的政治領屬空間為古代中國空間來研究歷史的習慣,確實是會引起一些問題的。  
5 甘懷真《東亞作為一種方法:一種史學方法的探索》指出,有兩種「自國觀點」, 
一種是中國的,「中國史的研究長期以來即預設中國(的領域空間內)自古以來即是一自我完成的文化整體,故中國史研究的各項目可在中國的歷史空間內探究而得」, 一種是韓國的,「以追求歷史中的自國成立為目的,即欲藉各種歷史證據證明韓國自古以來即為獨特的一國」,其實這兩種觀點在中國內部都有。第九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上海,復旦大學,2004年4月8日。  
6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王憲明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7 以上參考陳家秀《區域研究與社會經濟史之關聯──探討宋代成都府路》第四章《 新視野、新角度──宋代區域研究》,46-73頁,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  
8 參看施堅雅《十九世紀中國的地區城市化》,他指出,「在帝國時期,地區之間的不同,不僅表現在資源的天賦或潛力方面,而且也表現在發展過程所處的時間和性質方面」,所謂「發展過程所處的時間和性質」有點兒類似通常說的「社會階段」,他把帝制中國分為九個地區,顯然暗示著不同地區分別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能以一個「中國」來描述。此載施堅雅編《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第一編,242-252頁,葉光庭等譯,中華書局,2000。 (从施坚雅论述的空间再到“地域化儒学”的论述) 
9 Peter K Bol: The Multiple Layers of the&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