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最新热门    
 
1992年清史研究概况

时间:2009-7-24 13:48:10  来源:不详
前期,地主制经济的产品分配,由以分成租制为主发展成为以定额租制为主。均分地租率(均分、中分、对分等)不论在分成租制领域,还是在定额租制领域,均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谭天星在《清前期两湖农村的租佃关系与民风》(《中国农史》3期)一文中,通过对地租率与租佃期限的相对稳和、地租形态的新变化、押租的矛盾发展。以及主佃关系的松弛趋向等几方面的分析,认为清前期两湖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与凡此种种变化密切相关的,而且这种变化又使两湖地区农村经济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陈江在《清代前期农村阶级和阶层考察》(《云南社会科学》2期)一文中,对清代前期的地主、自耕农、佃农、雇工和新经营地主等阶级和阶层的基本状况作了详尽的考察。认为清代乾嘉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再次破土而出,这种变化对当时农村产生的影响是使农村中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具有了动态的特征而与以往的分化有所不同,这便是新经营地主和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刘小萌依据发现的满汉文契约文书,对乾嘉年间畿辅旗人的土地交易形式和特点作了分析。他指出旗人土地买卖的特点是:(1)土地所有权的频繁转移;(2)地权的集中;(3)土地交易中暴力因素的削减。通过价买途径积累土地以及采用租佃制的土地经营方式,已成为清中叶畿辅旗地经济关系的基本形态(《清史研究》4期)。对清代农村长工工价问题,黄冕堂在《清代农村长工工价纵横探》(《中国经济史研究》3期)一文中认为,从清兵入关至乾隆前中期,年工银多数为二至四两,仅比明末长工工价略有上升;嘉道二朝的年工价银平均比前此时期的价格上涨了纹银一两半多;从东北到西南,从闽广到陇右,虽然全国工价颇为悬殊,但基本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嘉道二朝,关内18省区中的13个省份的长工工价相差不大,其各省区间的平均价格仅有纹银二两半之差;甘肃、安徽、广西、贵州四省的年工银平均不足三两,反映出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大多数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对商人及商业贸易的研究,本年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李华在《清代湖南商人的经商活动》(《中国经济史研究》1期)一文中,得出结论说:湖南城乡虽有十多个地方帮商人在进行经商活动,但湖南籍商人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异条件,似乎最为强大。湖南商人不但在本县本省经商,而且在其邻近各省,如湖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城乡,无不有他们经商活动的踪迹。他的另一篇《清代广西的地方商人》(《历史档案》1期),对活动于广西城乡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广东帮商人、江西帮商人、福建帮商人、湖南帮商人、广西本省商人及其它地方商帮的经商活动内容和这些商帮对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剖析,认为这些商帮,人数虽有多寡,资本有大有小,相差十分悬殊。但是,商业的发达、地方商人的活跃,反过来确实促进了广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陈希育在《清代的海外贸易商人》(《海交史研究》2期)一文中,就清代海商的构成、相互关系及其特点进行论述,认为清代海商可分为财东、出洋人和行商三个类别。尽管他们各自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自上而下依次存在着一种合伙人的关系,这是清代海商构成及相互关系的特点。以往的研究容易给人这样一个印象:清代江南丝绸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外。范金民在《清代江南丝绸的国内贸易》(《清史研究》2期)一文中,从销售范围及其交易盛况断定,清代以江南丝绸为主的中国丝绸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在国内,而不是在国外,纠正了沿袭已久的陈说。而刘秀生则从另一角度,在《清代内河商业交通考略》(《清史研究》4期)一文里,对内河水系进行论述后认为,清代全国商业交通,形成以内河航运为基干,按河流流向外连海港,内接边塞,覆盖全国各省区的完整的商业交通体系。
  在人口问题研究方面,鞠德源的《清朝皇族的多妻制度与人口问题》(《满学研究》)一文称,纵观清朝皇族的户口登记资料和每十年一次编修的皇族宗谱(玉牒),给人的基本印象是:前期人口滋生较快,寿命较长,婴幼儿死亡率不高,中老年人口较多,七十岁至九十岁的人口比较多见,娶妻数量和生育子女的数量都比较多。而在后期,人口滋生相当缓慢,寿命大大缩短,婴幼儿死亡率很高,五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人相当罕见,娶妻的数量相对减少,生育子女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这除了与皇族的人口政策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下列原因密切相关,一是宗室王公之家,前期生活比较优越,人口较少,经济供给比较充裕;中期以后,宗室觉罗人口猛增,供给日趋减少。这种经济状况的变化和物质条件的下降,亦必然影响到皇族人口的身体素质。二是宗室王公之家,大都追求多妻、多育、多子,想方设法缩短生育间隔,其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永保爵秩和世袭罔替。这种婚姻制度和陋习,促使宗室男女纵欲而无节制,必然造成男女生育机能的普遍衰退,人体器官发育上的不平衡性,因而最容易染上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