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命运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
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
中国古代的世兵与募兵随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
最新热门    
 
東亞古代士人的共通教養

时间:2009-7-24 13:48:38  来源:不详

一、前 言

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可由多种角度来考察。但它是以儒教为主体,宜无疑义。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教养,就是儒教的教养,亦可被接受。只是周边地区在接受中国文化时,衡诸本身之需要,而各有所偏好摄取,甚至呈现独特的发展,都是正常的现象。

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各地区影响中国文化的受容与变容的因素可有多方面,但是透过其教育事业的推展,使中国文化要素落实,则为重要手段之一。东亚在传统时代的教育事业,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世俗教育,一是寺院教育。前者主要在于学校教育以及私学教育(含家庭教育)等;后者主要在于寺的教学活动(含内外典教学),道观虽也有从事教学活动,但其事不如佛寺兴盛,在日、韩、越地区之宗教教学活动,显然以佛寺为主。拙稿以「士人」作为检讨对象,若涉及宗教的教学活动,则以从事外典教学为主,其内典教学不在讨论范围。所谓士人,一般是指读书人而言,不拟广义解释为今日所谓的知识人。此处所指的「东亚古代」,泛指十世纪以前的东亚。至于「教养」,通常是由教育入手而获得的修养;但此处亦不拟对教育作广义解,而只由知识教育事业进行探讨。就国家的政策而言,知识教育是以学校教育最具代表性,所以此处先由学校教育的检讨入手。

二、学校教育

由学校教育的发展方针,可以窥知国家的文化政策,虽然论其实际,学校教育未必掮负教育工作的最大责任。在文化的受容与变容的课题上,学校教材的考察是最好的指标。兹将隋中国与新罗、日本的京师学校教材列表如下:[1]

 

国别

学馆别

员额

教材

典据

 

隋 朝

国子学

经生140

,当与唐制类似。

隋书卷28

太  学

经生360

同        上

同    上

四门学

经生360

同  上

同 上

 

 

唐 朝

 

国子学

 

经生300

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每经60人,余经(尚书、春秋公羊、谷梁、周易)亦兼习之。孝经、论语皆须兼通。

唐六典卷21

太学

经生500

同  上

同 上

四门学

经生500

同  上

同 上

 

新 罗

 

国 学

 

经生400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