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上海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上
自由,历史中的影像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
最新热门    
 
环境史中的欧洲特殊道路问题

时间:2009-7-24 13:49:59  来源:不详
bsp;Regime,Paris 1984.他非常微妙地使用了"森林危机"这一表述,因为管理上的每一次改组都是有道理的,反正是主其事者说了算(第632页)。类似的研究还可参看:Ingrid Schaefer,"Ein Gespenst geht um":Politik mit der holznot in Lippe,1750~1850.Detmotd1992.

七  欧洲多中心主义的优势 
在当前欧洲统一的进程中,人们普遍期待建立共同的欧洲环境政策。但是,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真正有效的环境政策只在诸如丹麦、荷兰这种相对小的国家得到了最好实现。在交流不是太复杂的地方,才好达到有效的共识。认为通过一体化可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个根本性的错误。在历史上,欧洲的多中心主义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显然具有很多优势。欧洲特有的"法治"进程是以这种多中心主义为条件的;在仅有一个中心的地方,法律得不到讨论,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 
更重要的是:真正有效的环境管理只能通过离需要行动的地方不太远的机构来完成。森林管理和水管理是政府介入环境事物的两个典型领域,在这两个领域都有许多历史事例说明从附近的都会而非遥远的首都来处理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即使是中国皇帝决定要保护森林,但他实际上也不能有效保护森林,因为适当的森林保护政策只能在地方而不是庞大帝国的层面上得以施行。在这一方面,日本和中国的比较是有启发性的:虽然日本传统文化中高度尊重林地的习俗似乎并不比中国的更根深蒂固,但由于现实原因,日本的机构在18世纪启动了更为有效的森林保护政策。[28] 
在欧洲,法国和德国的比较也很有意思。在科尔柏和他1669年颁布的《大森林法》的强大统治下,法国在建立18世纪的森林政策方面取得了欧洲领先地位。但从长远来看,法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森林问题。在18世纪末,德意志诸邦国取而代之,在林业政策方面取得领导地位。[29-30]这个成功归功于德国的政治多中心主义。在德意志的诸多邦国中,多元的地区性林业的观点出现了,这才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惟一途径。德国民族主义抱怨这种"允许各邦政治独立的政策"(Zersplitterung),但是鲁普士一位非常重要的林学教授威廉·普法尔(Wilhelm Pfeil)强调,与法国林业相比,德国的科学林业"绝对是德国分裂为不同邦国的结果"[31](p137)。 
森林史上的这些经验或许可以被传播到环境政策的其他领域。其结果是,人们会怀疑当前许多环境主义者采用流行的"全球化"话语是否明智。可以肯定的是,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的原因在全世界都有类似的结构,但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经常需要更多地方性知识和适当的地区性方法。 
  八  魏特夫"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绿色复兴 
"亚细亚生产方式"也被称为"东方专制主义",这个理论在某些方面听起来很让人激动,但并未博得最好的名声。它是由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1896-1988)提出的。魏特夫最初是德国共产党员,最后成了美国反共分子。他的理论的发展深受他一生巨大变化的影响。他起初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既未产生封建主义又未产生资本主义的非西方文明,后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当成进行冷战的工具来使用。这个理论的核心包括以下观点:在世界上农业需要大规模人工灌溉的任何地方,留给个体生产者的空间都很小,但自古以来这里都存在一种向官僚极权主义发展的强烈趋势。[32-34]魏特夫的理论表现了官僚极权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同时,他还对西方文化和非欧洲文化的根本差别给出了解释。有趣的是道哥拉斯·K.诺斯(Douglas C. North)采用了魏特夫的理论,并以它为例来说明经济学的制度观点。他相信如果经济制度是由自然产生的,那么"魏特夫的治水社会实际上就是具有规模经济特点的自然垄断,这种规模经济源自统一的水利系统的不可分割性"[35](p26)。 
但是在现实中,自然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复杂。长期以来,针对魏特夫的理论还存在着很有说服力的批评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印度和中国,灌溉也可以在地方进行管理。仅仅是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不能真正促使中央官僚体制的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并非建立在简单的自然原因基础上。 
-------------- 
①Oliver Rackham,Ancient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