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最新热门    
 
汉代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权力

时间:2009-7-24 13:50:01  来源:不详
摘要:许倬云所著的《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汉代研究丛书”之一种。该著作不仅为西方读者考察和介绍了关于汉代农业的重要史料,而且还进一步诠释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但是,受魏特夫“亚细亚型社会”和“东方专制主义”观点的影响,作者在运用相关考察汉代农业经济时,却忽略了对传统史料的考证和诠释。这种倾向,导致了作者在论述水利工程、人口增长、佃农人数、国家权力和田租数量等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时,忽略或误读了传统史料所表达的基本信息。同样,作者对汉代地主阶级势力所作出的过低的估计也存在着相当问题。实际上,整个汉代,地主阶级的发展是极为活跃的:西汉后期,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已愈演愈烈;迨至东汉,随着田庄的兴起,汉朝统一的根基不断被腐蚀,最后终于瓦解了汉王朝的统治。
 
关键词:汉代;经济;社会;国家权力 
  
 

 
1950年代末,卡尔·魏特夫(Karl wittfoge1)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设立了“汉代中国”研究计划。迄今,汉代研究丛书出版了两册:第一册是瞿同祖(T’ung-tsu Ch’u)的《汉代的社会结构》(1972),第二册是许倬云(Cho-yun Hsu)的《汉代农业》(1980)。两册书的形式,都受到魏特夫偏好的专题式的编排所影响。②每册书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析述各种专题的章节,“第二部分”则是根据这些专题而收集的史料选译。这种编排,为一般历史学家和比较历史学家提供了晰简洁的参考框架。然而,它却限制了作者,使其不得不采用以社会学的分项专题来分割四百多年的汉代历史,这种横面解剖减弱了历史在汉代四百多年中不同时段的纵向变化,从而强化了中国历史一成不变的幻觉。他们所选择的史料,多为“官方”的档案和文献(主要是正史),这些史料呈现的是秩序井然的帝国体制,因而投射了一幅国家权力无所不在的假象。这令人联想起魏特夫著名的论点:“亚细亚型社会”和“东方专制主义”。①若撇开其论点之中的意识形态,这种研究方的弱点在于:它把汉代四百多年的历史,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实体。这种倾向,可用第一册作为证。②与第一册相比,第二册有了很大的改进。此书虽然仍遵守指定的专题格式,但作者许倬云已打破了上一卷的旧框架,在论述汉代农业时,采用较为动态的分析,并阐述了汉代期间、以及汉代之前、汉代之后的发展模式和趋势。此外,许氏并不满足于单单评估朝廷政策、政府计划、或官方文书等史料,还透过近年来精确运作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及分析方法,试图渗入面貌模糊的农村经济的最底层,以评估乡村与城市底层阶级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如此,许氏成功地突破了“正史”传统的规限和《汉代中国》丛书专题分章体例的约束。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为西方读者考察和介绍了关于汉代农业的重要史料,更在于诠释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

 
    然而,在力求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汉代农业经济底层问题的同时,许氏忽略了考证诠释传统史料上的一些基本运作。已故的埃堤恩内·巴拉兹(Etienne Balazs)曾宣称,传统中国的历史,是官僚写给官僚读的历史。这种看法可能有些夸大了。③但是,毋庸置疑,传统中国大多数的历史作品,都是精英们从片面的观点书写而成的。从某种程度说,这些精英的生活和平民脱节,他们的视野也与现代的历史学家不同。因此,关于社会和国家上层,他们留下了大量的记载,但是关于下层的资料则很少见。对历史学家来说,描述汉代的财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