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60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历史‘重塑’中的得与
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
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美国冷战史学的变迁与杜
危险的美国危险的世界
最新热门    
 
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0:01  来源:不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不断撰文阐述他对这门学科发展的见解。沃斯特在(某某年出版的)《没有边界的世界:环境史的国际化》[5]中提出,环境史并非仅仅是美国的发,它在其他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出现(662);环境史最发达的是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的环境史研究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将来出现的、成熟的、有活力的环境史,必须把这三个国家以及其它国家的方法融合起来”,对“在每个国家、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的基本的历史问题”进行比较研究(664—665)。沃斯特建议环境史学家研究以下两个基本问题:在对自然的理解和行动上,从依靠本土的民间经验向依靠专业化的科学知识的转移;从地方自给自足到卷入全球市场秩序过程中的经济和生态演变。(首先在哪里发表的)《作为自然史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一文中,沃斯特追溯了历史学中生态视角的发展。他认为,就美国的历史学家而言,韦布和马林已经开始从环境、生态角度分析历史问题,而魏特夫则提出,人与土地的不断斗争,在生态上总是充满了辨证的色彩。但他的观点没有被历史学家弘扬光大,而被人类学家所吸收,沃斯特介绍了人类学家Clark Wissler、 Julian Steward、Roy Rappaport和Marvin Harris。他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生态角度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这些都值得环境史学家借鉴和学习[6]。《地球的终结》[7]是沃斯特主编的一本环境史的论文集,它的目标是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便于读者对“什么是环境史”、“这一领域关注什么问题”有感性直观的了解,这本书收集的论文,就地域而言,几乎包罗整个世界,就时间而言,基本上是现代史。沃斯特撰写了2篇文章。一是《脆弱的地球》,在这篇文章中,沃斯特谈到近500年来全球的生态破坏及学者们对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担忧。他认为,环境史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要计量发展“所付出的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代价”,它教导人们“要学会约束和管制自己,和自然相互依存,放纵和征服自然的想法只能是自取灭亡”。在《研究环境史》一文中,沃斯特简要追溯了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认为环境史是关于“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是指主要不是由人类社会创造的、非人类世界”,即第一自然;而人为的社会环境,即“第二自然”被排除在环境史所指的“自然”之外。他提出了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面:一是自然本身,包括自然的有机和无机方面;二是(与)环境联系时的社会经济层面,包括工具、生产、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权力的配置与布局等;第三个层面是精神的或思想的方面,包括观念、伦理、法律、神话及其它意识的结构。它们三者之间是一个统一的、动态的、辨证的整体(292—293)。 
  
1990年,沃斯特又发表了《地球的转变:用农业生态视角来观察历史》一文,进一步阐释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生态史本身,二是以生产技术为核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史,三是环境观念史。沃斯特认为,迄今为止,第二个层次往往为环境史学家所忽略,急待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所有的社会而言,从自然中获取食物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获取食物这一过程就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沃斯特因此提出要以农业生态体系建构环境史的基本研究模式,揭示随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自然的重组”(P1100)。 
  
《地球的转变:用农业生态视角来观察历史》发表在1990年《美国历史杂志》第4期[8]。该期杂志还发表了几篇对沃斯特论文的争鸣文章。克罗斯比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价值很高、急待研究的领域,此外,还应该重视对世界环境史的宏观、整体研究。怀特认为,获取食物并不是沃斯特所谓的纯粹属于第二层次的问题,它也是一个文化观念的问题。在他看来,环境史的道德诉求、价值判断,环境史的生态学基础——自然顶级理论都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克罗农在他的(哪篇)文章中指出,沃斯特的农业生态模式过于狭隘,根本不能涵盖城市环境史等内容,沃斯特对生产方式这一术语没有进行界定,没有提出区分不同生产方式的标准;另外,以传统生态学为基础,将人类视为和谐稳定的自然的破坏力量,也值得推敲。沃斯特往往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这不利于发现“社会集团内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