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60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历史‘重塑’中的得与
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
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美国冷战史学的变迁与杜
危险的美国危险的世界
最新热门    
 
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0:01  来源:不详
2001年《太平洋历史评论》有一个主题为《环境史:回顾与展望》的论坛[39],这组文章主要是对环境史自1985年以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环境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预测和建议。塞缪尔·海斯在《环境史研究趋向整合》的文章中,分析了环境史研究的中心范式是研究人口增加,消费模式对环境的影响。他认为,现代环境思想中最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是人口增加会对有限环境产生压力。因此,环境史学家既要研究人口增加及其利用环境的方式,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P60)。在海斯看来,城市是人口和消费的主要场所,对环境影响最为明显。城市的重要性使它已经成为环境史中一个新的研究焦点(P64)。Char Miller在《开放的领域》中,则谈到环境史传记作家在对传记人物的同情或疏离的冲突中挣扎,简单地将传记人物分为正反两方面,应该研究这些人物如何影响,又如何受制于环境。Framing Vera Norwood在《面向21世纪的环境史:混乱的景观,令人不安的过程》是对2000年夏天森林火灾的反思,认为它削弱了将文化与荒野对立的知识传统,将运用强调变动不居的新生态学,分析环境问题的种族、阶级、性别方面。J.Donald Hughs则在《环境史的国际范围》对过去20年里的国际环境史著作进行概述。理查德·怀特在《目睹一个历史领域逐渐成熟》一文中则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史中的一贯性与变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环境史越来越关心文化及其过程(Culture and discourse),自然和社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不,环境史学家逐渐放弃了克莱门特的生态学,变得越来越少自由放任的,更少衰退,更少附属于公众(包括环境运动)。  
  
哈尔·罗思曼在就任《环境史》主编期间(1992—2002),苦心孤诣,通过杂志贯彻他的思路,对环境史的发展方向进行学术引导。他的文章《马鞍上的10年》[40],回顾了90年代以来美国环境史通过突破环境保护主义的重重束缚而向前发展的学术轨迹。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荒野在8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这批环境史学家坚持的是一种脱离大众的、衣食无忧的环境主义(Full Stomach Environmental)。从荒野模式中开辟新路径的是沃斯特(11),他提出了“农业—生态史”模式,强调生态灾难是人类文化选择的结果,这一观念主导了80年代美国的环境史研究。对环境主义的忠诚,“既使环境史学受益,也使它受累。这种情感使它的作品振奋人心,但人为制造了一个正统,不仅使主题,而且也使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10)。在90年代以前,环境史中的荒野模式和农业—生态模式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环境和自然保护,而到90年代以后,环境史学家则更多地转向了城市社会环境,从而带动了城市环境史、环境正义史、生态女性史研究的振兴,使环境史不复再是环境主义的历史。 
  
《环境史和美国研究》一文简要追溯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他以90年代为界,把环境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自然被看成是和谐稳定的、神圣的,这一观念到90年代就已经分崩离析,90年代以后的环境史学引入了社会史的分析框架,更注重分析与综合。作者也谈到了环境史与西部史、文化史的关系。 
  
亨利·罗思曼(Hal Rothman) 在(A Decade in the Saddle)一文中,认为美国环境史的发展可以9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简要追溯了环境史在美国的早期发展,出现了以沃斯特为首的“悲剧学派”他着重回顾了他于1992年就任《环境史研究》主编以来环境史学朝向多元化、社会化、价值趋向中立化的新发展。 
  
《环境史:一个方兴未艾领域的文献》[41]作者简要介绍了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状况:“80年代以前是资源保护和环境运动的政治和思想史”,以及以克罗斯比为首的瘟疫疾病史,而80年代以来,环境史研究领域被拓宽了,显得更加加成熟,许多学者就环境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了争论(352—353)。环境史著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讲述环境变化本身,二是关于人们将自然改造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各种方式,三是对自然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