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南方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余英时与中国历史研究: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方豪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
最新热门    
 
城市史研究中的都市——地区理论

时间:2009-7-24 13:50:36  来源:不详
  都市—地区理论的提出是这样,这一理论的完善也是这样。如前所述,自从1954年凯尔莱斯提出用都市主义来解释加拿大历史以来,到1978年他发表《都市和地区:1914年以前加拿大历史上城市和地区的相互作用》一文,这二十几年来,这一理论在加拿大史学界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同时,这一理论也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学科的新的方法、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如核心—周边地区(Heartland—Hinterland)方法、依赖—剥削方法(Dependency—Exploitation)、生态学方法以及繁荣主义(boosterism)方法中重视研究精英及商业集团的作用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任何有用的理论的出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都有一个在吸收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提出,并继续吸收外界新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都市—地区理论虽然是凯尔莱斯首先明确提出的,但是,这一理论的完成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而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982年,加拿大城市史学专家吉尔伯特·斯蒂尔特发表《城市史的地区结构》〔13〕一文。他是加拿大新的一代历史学家的代表。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继续肯定了都市—地区理论,同时也在许多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这一理论方法。

  首先,他充分肯定凯尔莱斯的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加拿大的地位和影响。他说:凯尔莱斯“是罕见的对加拿大史学思想有建树的人”〔14〕,“在1970年以前,加拿大城市发展方面一些最好的著作是由莫里斯·凯尔莱斯和他的学生们所完成的。他们运用都市主义的概念,强调城市发展中商业精英的作用。他们的方法自然地产生于加拿大史学发展的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土生土长的。”〔15〕斯帝尔特承认凯尔莱斯是对他最有影响的史学家,他肯定凯尔莱斯1954年发表的《边疆主义、都市主义与加拿大历史》一文是首次有意识地把都市主义概念运用于整个加拿大的发展历史。他称赞凯尔莱斯对加拿大史学的影响可与特纳对美国史学的影响相媲美。他说像特纳一样,凯尔莱斯并不仅仅是针对这一题目写了一篇专门论文,而是通过他的众多文章、他与外界的接触以及他所带出的研究生使他的影响广泛流传。事实上,他的都市解释方法无论在加拿大史学界还是地理学界都取得了正统的地位。〔16〕

  正如斯蒂尔特所说,凯尔莱斯是对他最有影响的人。他把凯尔莱斯的理论看成是加拿大土生土长的东西(尽管凯尔莱斯实际上也吸收了他那个时代或比那个时代更早些国外的一些思想精华)。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斯蒂尔特作为7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历史学家无疑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科学新学科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新思潮、新方法的影响,具有更开阔的眼界。他是加拿大城市史学家中少有的重视对史学思想和方法论研究的人,他在其主编的许多城市史论文集中注意总结史学方法,写出多篇有份量的序言,并有一些论述史学方法论的专文发表。由于这些原因,他对都市—地区理论所作的深入的研究,在总结别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斯蒂尔特认为,在地区的背景下对城市进行研究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关系基础。这一关系基础并不是反对具体的研究,而是对具体研究的一种补充。这是一种大的关系体系,它反对那种只注意碎小的题目的零散研究。他说,人们更习惯于把城市做为一个实体、一件事来研究,具体地描述城市的土地利用、建筑或司法权,而不太习惯于把城市做为一种复杂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当我们把城市做为一个关系来研究时,我们就会发现地区方法在几个方面有助于我们处理一些关系:首先,什么是城市(urban)?只有当我们把什么是非城市与之对比时,我们才会搞楚。一个特定地区的城区(city)、城镇和乡村的相关的范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这个词的意义,总之,应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范围。这种地区架构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应把那些较小的地方,村庄和城镇,看成是一个合成部分。第二,用地区方法有可能更细致地估计城区和城镇在社会中的作用——无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