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二)

时间:2009-7-24 13:50:39  来源:不详
代以后余粮率的逐渐下降,尤其是 明清时期出现的人口过剩现象,是促成明清江南新型市镇兴起的两大诱因(注:赵冈:《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2期;《从宏观角度 看中国的城市史》,《历史研究》1993年1期。)。罗仑、夏维 中以明清时期杭州、苏州、嘉兴三府所属的江南运河沿岸市镇作为考察对象,指出江南运河 的交通引力对沿岸市镇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注:罗仑、夏维中:《明清时代江南运河沿岸市镇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4期。)。陈学文在对南浔镇的个案研究中, 探讨了促进南浔镇由一个村落(南宋)发展为一个巨镇(明清)的因素:首先,南浔附近蚕桑业 十分发达;其次,南浔处于江南水乡环境之中,交通便利;第三,富饶的腹地和丰富的资源 是南浔发展的后盾(注:陈学文:《明清时期南浔镇的社会经济结构--明清江南市镇史研究之七》,《浙江 学刊》1988年1期。)。吴仁安从八个方面考察了明清上海地区城镇的嬗变途径,分析了明 代至清代前期该地区某些城镇衰败的史实,指出自然条件的变化、交通路线的更动、贸易地 点的迁徙、战争的破坏、封建官府和地主阶级的侵扰是主要原因(注:吴仁安:《明清上海地区城镇的勃兴及其盛衰存废变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3 期。)。樊树志考察了苏松棉布 业市镇的盛衰,着重指出衰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棉业交易中心由于北方棉业的发展 而渐趋衰落,一些著名的棉布业市镇遭到太平天国时期战乱的破坏而一蹶不振,更多的棉布 业市镇则在洋纱洋布的打击下日趋萧条(注:樊树志:《苏松棉布业市镇的盛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4期。)。乔志强、龚关在研究近代华北集市变迁时发现, 这些集市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缓慢地有所发展,这之后除少数工矿铁路沿线地区有些兴起外 , 大都走向衰败。其原因不外天灾与清朝统治的抑制、农业结构的变化、近代工矿与交通的兴 起,而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根本原因(注:乔志强、龚关:《近代华北集市变迁略论》,《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4期。)。
吴承明认为,商业城镇增多是由明到清国内市场显著扩大的重要表现。市场扩大,尤其是 长距离贩运贸易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应看到,直到鸦片战争前,我国国内市场,还是一种以 粮食为基础、以布(以及盐)为主要对象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结构,从而造成了市场的 狭隘性和长距离贸易的局限性(注: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年1期。)。台湾学者张彬村采纳吴承明对鸦片战争前夕的米、棉布、 盐三种主要商品的流通额所作的估计,认为明清市场经济不发达,即在明清时代,市场经济 相对于非市场经济部门,是一种附属的、补充性的经济。他通过列举需求(Need)、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和竞租(Rent-Seeking)三个问题,来检讨明清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 。这种困境表现在市场需求偏低,交易成本偏高,竞租相当发达。他进而推测,农业生产力 没有改善和农民对市场的制造品偏好不高可能影响了需求,社会没有适当的变化可能让交易 成本减低,政府大量的垄断事业可能鼓励了竞租活动(注:张彬村:《明清市场经济发展的困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1期。)。吴量恺指出,明清市镇经济的发展 ,正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的起点,却没有引起城市经济发生根 本性变化。个中原因在于:第一,社会的惯性使商业资本继续封建化;第二,商业利润高于 产业利润,商人只能继续经营商业;第三,城市中牙行的存在,成为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 的障碍(注: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2期)。

(二)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方法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学者们对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研究,如 吴承明对国内市场的研究,方行对农村市场的研究,赵冈对城市人口的研究等,其特点是高 屋建瓴、逻辑严密、理论性强;二是中观研究,如傅衣凌、刘石吉、王家范对江南市镇的研 究,乔志强对华北集市的研究,张家炎对江汉平原市镇的研究,王笛对长江上游市镇的研究 等。中观研究实际上就是区域经济研究,它要求扎实的史料功底,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该地区 市镇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概况及原因、专业市镇的分布及特点、历史作用及影响。三是微观研 究,如陈学文对双林镇、濮院镇、南浔镇、乌青镇的研究,罗·威廉、范植清对汉口镇的研 究 ,梁淼泰对景德镇的研究,罗一星对佛山镇的研究等。微观研究实际上就是个案研究,其优 长之处在于,取景小、分析深、透视广,能够充分解析一个市镇的历史变迁,准确评估一个 市镇的历史地位。当然,许多学者并不局限于某一研究层次,他们以厚实的学养、灵活的视 野,将各种研究贯通一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