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之二)

时间:2009-7-24 13:50:46  来源:不详
杨秀清、萧朝贵,而是还有别人,各各发号施令。杨秀清、萧朝贵互相联合,战胜了其它神灵,也就是战胜了‘拜上帝会’内的其他人或其他派别”;认为“天父天兄附体传言的确立,减低了冯云山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洪秀全的发言权”,但“这对于原来是一个宗教团体的‘拜上帝会’逐渐政治化到最后发动起义,却起了积极的作用”(注:王庆成:《〈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和太平天国的历史》,《近代史研究》1986年2期。)。

  钟文典著《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是迄今研究太平天国开国史最为翔实和全面的一部著作。该书首先分析了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接着依次考察了洪秀全等人从秘密酝酿、金田团营、正式揭帜、永安建政直至进军长江、定鼎金陵的全过程。其中,“封王建政在永安”一章系作者在旧著《太平军在永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探讨了太平军攻克永安的经过,以及驻留该城195 天期间安抚民众、设防与攻守、肃奸防谍、封王建政的具体措施,写得很有深度。作者指出,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政,休整军伍,为把革命推向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在永安的上述举措,太平天国的政权结构与领导统属关系基本定型,各项制度基本确立,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说明太平天国的确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时期各地各民族反清起义的研究同样也有长足进展,其中以捻军研究最为深入。江地是研究捻军的权威学者,所撰《捻军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81)纵向探讨了捻军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捻军史研究与调查》(齐鲁书社,1986)则横向论述了其性质、分期、史迹调查、资料搜集等问题,《捻军人物传》(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专论人物。张珊《捻军史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徐松荣《捻军史稿》(黄山书社,1996)也是两部有分量的论著。方诗铭则归纳出上海小刀会起义的两大历史特点:一是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投身起义者除农民外,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工人、航运水手、其他城市劳动人民以及工商业主;二是以城市武装斗争为主,起义军在上海县城坚持战斗了17个月(注:方诗铭、刘修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社会基础和历史特点》,《历史学》1979年3期。)。 骆宝善考察了广东天地会起义期间中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的情形,认为英、法、美等国的武装力量协同清广东当局,破坏了天地会起义军攻取广州的战略部署,从而扼杀了这场起义在广东的胜利进展,“第一次公开扮演了同清朝统治当局联合绞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可耻角色”(注:骆宝善:《广东天地会起义期间中外反动派的勾结》,《太平天国学刊》1辑。)。 罗尔纲则对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重新进行了评价,认为所谓“大理回教国”系出自外国侵略者的捏造,所谓“大理使臣”乃刘道衡的骗局,刘在伦敦向英国送交一份杜文秀向英王称臣的表文,“完全与杜文秀无关”(注:罗尔纲:《杜文秀“卖国”说辟谬》,《学术月刊》1980年4期。 )。在新近出版的《稀见清世史料并考释》一书中,王庆成据原件照片辑录了刘道衡在伦敦呈递的“杜文秀表”等四件文书,并加以考释,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杜文秀表”不可能出于刘道衡私造,刘出使英国的活动不能看做是刘个人的行为。

  对于真切了解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和太平天国兴亡的外在原因而言,研究太平天国对立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但在早期研究中,相关论著为数甚少,且大多流于口诛笔伐式的揭露或声讨。从80年代初开始,该课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陆续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问世。

  贾熟村著《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是一部系统研究太平天国对立面的力作。作者将地主阶级分成中央政权和地方势力两大类加以探讨,逐一考察了其各种代表人物和重要成员的表现,共涉及千余人之多,然后据此加以归纳总结,对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最终摇而不坠的原因做了深入剖析。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家族的顽固性、反动性所导致”;在农民战争的冲击下,地主阶级迅速进行了新陈代谢,“但分化到农民起义军一边者甚少,起而反抗农民起义者甚多”,各派势力大联手,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诸如军事上组建湘军和淮军,经济上推行厘金制度以充实军需,政治上不断调节其内部的矛盾,并设法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抗,同时,充分利用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弱点,并调整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从而使自己由弱变强,反败为胜,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实现了所谓“同治中兴”(注:贾熟村:《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549—556页。)。

  作为该课题的核心内容,湘军研究日渐深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