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60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近年来九品中正制研究综
近年来日本的元史研究
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最新热门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

时间:2009-7-24 13:50:57  来源:不详
地区不远,具备北上争锋的便利条件。由于当时九黎族武力强大,蚩尤四处征伐,因而威名远扬,中原很多地方不免留下有关蚩尤的遗迹和传说。上述据此认为蚩尤属于东夷集团,只看到蚩尤在中原活动的一面,并未意识到蚩尤部属最早的居地实与中原相距不远,并非一开始就在湘赣地区。因此,把蚩尤与逐渐南迁的三苗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把蚩尤归属于南方苗蛮集团可能更近于历史的本相。
 
    3.关于李林甫执政性质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李林甫是唐朝奸臣,他阴柔狡猾,交结宦官、嫔妃,探听皇帝动静,迎合玄宗意图,鼓励其享乐奢侈,使其耳目蔽塞,又排斥异己,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被称为“口蜜腹剑”者.在职19年中,使政事日益败坏。为杜绝节度使入相,他建议边将多由少数民族将领承当,使少数民族边将权力日益扩大,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李林甫的执政,从头到尾体现出了与他所有前任不同的特色,他在唐玄宗的支持下,彻底与开元前期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分道扬镳,并采纳了法家学说来作为治国的理念,从而造成了一种在隋唐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说得更明确点,在大得骇人的奸臣帽子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即李林甫在唐玄宗的支持下,曾领导过一场高规格的法制运动。如他对法律条文进行大规模修订,并对财政制度、军事制度、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从法律到行政,从军事到科举,李林甫制定了全面的法规章程,其中大量体现了他的法学思想。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掀起了清算李林甫的运动,一笔抹杀李林甫及其法制运动.在杨国忠的角度,是为了夺权而贬低前任;在唐玄宗的角度,是寻找替罪羊而为自己的责任开脱,在儒家的角度,是争取学派地位及其利益而进行的复仇。公允地说,李林甫及其法制运动是有其意义的:从时代的横截面而言,李林甫19年执政的时限,占了开元的8年,天宝的11年.史称唐玄宗大治天下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天(宝)之治”,李林甫的执政及其法制运动正当这黄金岁月,其在制造了负面影响的同时,显然有其不可抹杀的正面贡献。故而,当时的民心对李林甫还是有所向往的。否则,就很难理解“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这句话所反映的事实。从历史的纵深度而言,李林甫及其法制运动,为中国实行法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蓝本。这个蓝本证明了这样一个轨迹。在儒家“人治”深入人心的文化背景下,寻找法制的思路,除了法家学说之外,别无选择。然启动了法家学说,虽法可以照临天下,但与此同时,与法三位一体的术、势,也不可避免地一起猛兽出笼,给政治笼罩了浓重的阴谋和血腥的氛围,使法遭到了扭曲和变态,激起社会的反感。尔后,矫枉过正,重新回到儒家的“人治”中去。这是个怪圈,一个以古代中国步伐无法走出的怪圈。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李林甫的上台,固然离不开高超的政治手腕,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具有极强的行政才干和制度创新能力,在于他能准确地把握唐玄宗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协助唐玄宗制定相应的调整政策,并且有能力执行这些政策。第一,李林甫为巩固地位,暴力清洗政敌,从天宝元年至天宝六年短短六年时间内,所排挤陷害的大臣就有兵部侍郎卢绚、绛州刺史严挺之、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江淮租庸转运使韦坚、陇右及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左相李适之、邺郡太守王琚、陇右及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等。最终,唐玄宗视线内已无像李林甫那样既有才能又绝对忠心的人可用,李林甫专权更成定局。第二,唐玄宗朝社会经济的变化要求改革宰相制度,集权于主相。唐玄宗晚年消极理政,贪图享乐,也需要宰相专权,而李林甫的专权,正是满足了这些要求的结果,暴力清洗政敌的作用尚在其次。第三,李林甫引用蕃将,并非是为专宠固位,以杜出将入相之源;它是对唐初以来传统的继承,更是因应边防现实的不得已之举。安禄山之乱是当时边防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人因素,其实在唐玄宗晚年消极理政的背景下,李林甫专权对政治局势的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总之,李林甫上台、专权和引用蕃将,都是开元天宝之际特定形势的产物;安史之乱的形成是渐变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也是逐渐累积的,当盛衰转变的趋势已成时,包括李林甫在内的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因此,唐玄宗相李林甫则治乱已分的传统说法,实有重新考察之必要。
 
    主要参考文章:
①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②王若柏、谢觉民:《“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光明日报》2004年6月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