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

时间:2009-7-24 13:51:00  来源:不详
并多具科学分析方法之青年史学家。总其成果,便是引导中国之史学研究进入一境域,为近代中国史学标界立基。”[20]而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情况看,陶希圣创办《食货》,标榜“中国社会史专攻”为办刊方向的史学史意义,也正在于这样几点。

三、会通史料与理论:《食货》成功的重要原因

 

《食货》之所以在当时的史学界获得重大的成功,并在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与其重视史料搜集和理论探讨的办刊宗旨及其具体实践分不开。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迄止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史学界,新的历史解释理论与方法和具体研究实践,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而处于分离状态。随着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展开,中国史学的格局也俨然分割:“实验主义不尊重确定的理论或思想,公式主义不尊重事实或材料”[3](P360),即一边是祭着历史唯物主义公式,抽象论述中国社会发展性质的“海派”,一边是恪守“史料即史学”宗旨,结合西方实证与“乾嘉”传统,以史料考据为主要研究手段的,作为学术主流的“京派”。陶希圣从上海到北平,似乎已象征着其会通“海派”和“京派”治学路数的意义,而《食货》的创办,则使这种会通的意义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当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包括陶希圣在内的一些人,已经逐渐意识到中国古代社会内部,特别是经济层面的复杂性,实非简单化的概念所能概括,于是穷研史料,加强专题研究的学术要求便凸显出来。但是在重视史料整理的基础上,史料与史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关系?怎样结合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发掘相关史料?怎样处理社会经济史料与理论阐释的关系?仍是需要努力实践与探讨的问题。对此,陶希圣通过《食货》所作出的一些理论探讨和学术实践,应该说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首先是强调史料的意义方面。针对社会史论战所表现的空洞的教条主义弊端,陶希圣在《食货》中一再强调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创刊号的《编辑的话》中,陶希圣明确指出:“这个半月刊出版的意思,在集合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史尤其是正在搜集这种史料的人,把他们的心得、见解、方法,以及随手所得的问题、材料,披露出来。大家可以互相指点,切实讨论,并且进一步可以分工进行。”因为在陶希圣看来,“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的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而“中国社会史的理论争斗,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局部历史的大翻修、大改造,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3](P29)。此后,在后来几期的《食货》中,陶希圣仍一直强调:“《食货》所自定的任务,是重在搜求史料。我们所以这样做,是有鉴于今后如果还是空谈方法,使方法论仍旧杜留在观念的王国里,方法一定没有进步的可能。”[3](P164)

在这种史学思想指导下,陶希圣在办刊过程中反复强调材料搜集之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还不时地在《食货》刊载一些史料的整理成果。例如1936年8月发行的《食货》第4卷第5期便是“唐户籍簿丛辑”专辑,将陶希圣领导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在“搜集唐代经济史料的时候,把中日文书籍杂志里辑录的敦煌户籍收罗在一起”的资料发表。在该《丛辑》的《小序》中,陶希圣在提出“户籍丁籍是多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