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

时间:2009-7-24 13:51:00  来源:不详
————————

①  参见《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75页,以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卷第1期,第3—10页。

②  当时不多的一些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论文,多是以社会学刊物为园地,如北平社会调查所的《社会科学杂志》、北京大学的《社会科学季刊》、中山大学的《社会科学论丛》、中央大学的《社会科学丛刊》、武汉大学的《社会科学季刊》等等。

③  北平社会调查所即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自5卷1期起改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

④  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为半年刊,《历史科学》仅发行了二期,《现代史学》刊行时间虽较长,但内容不是“社会史专攻”刊物,故这些刊物的影响远不能与《食货》相比。

 

为了促进社会史经济史研究,陶希圣通过《食货》作出了大量的努力。除了亲自主持刊物的日常编辑工作,在经济上为维持刊物每月将自己的兼课钟点费100元补助办刊之费外[1](P130),陶希圣还以《食货》为平台,组织起一批热衷开展中国社会史、经济史的学者和青年学生,希望能够通过集体协作等一些有效的组织方法,来推进中国社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为此,他不仅以《食货》的名义组织了“食货学会”,在每期的《食货》刊出《食货学会会约》,征集那些“志愿或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史的师友”,定期进行社会史的理论学习和问题讨论,还通过《食货》进行了十分切实的学术组织工作。例如有目的地组织理论及方法论的讨论、有目的地组织力量译介一些国外的研究著作、组织编制有关社会史经济史论文的索引等等,相当有力地促进了相关的学术研究。从几年刊物的内容看,基本是朝着当初创办刊物时所制定的目标努力的,这目标是“集合正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史,尤其是在搜集这种史料的人,把他们的新的见解、方法,以及随手所得的问题、材料,披露出来。大家可以互相指点,切实讨论,并且进一步可以分工进行”[3](p29)。

由于陶希圣的努力及《食货》的影响,使得“考据派中的许多青年史学人才都被吸引到这条新路上来了”[15](P282注1)。后来一些卓有成绩的社会史、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如鞠清远、杨联陞、全汉昇、何兹全等,大多是由陶希圣的鼓励、推荐,通过《食货》而走向学术道路,并且循着《食货》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路数走向成功的。例如全汉昇回忆说:“我在1931年进入国立北京大学攻读史学系,在师长的指导和勉励之下,确立了我的治学方向和治学态度。当时,政治系教授陶希圣先生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我对这门课极感兴趣。陶先生不但使我了解经济史对于解释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性,而且使我感到眼前呈现一片新境界,亟待开发,于是决心研究中国经济史。”“1934年我写成《中国行会制度史》,希圣师阅稿后即推荐发表,于时希圣师创办《食货》半月刊,目的是促进国人对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我也写了几篇论文,在这个刊物上发表。”[16]活跃于斯时的,以研究社会经济史著称的所谓“食货派”,正是以陶希圣所主持的《食货》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重要史学流派。

据统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