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范仲淹与江南士人交游研
范仲淹与范氏义庄
最新热门    
 
范仲淹與范成大

时间:2009-7-24 13:51:13  来源:不详
益謀謨的寶貴財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創辦的范氏義莊,體現了他一貫的民與物胞的人文情懷,充分反映了他對家族、社會的責任感、愛心奉獻及對社會財富分配的一種心態。范的高瞻遠矚,實開宋代賑濟、福利事業的先河,南宋不僅富家大族競起效尤,蔚為時尚,而且,也促進了始於北宋末的官辦慈善養濟機構的誕生,成為近代各種官方民辦扶貧事業的濫觴。范氏義莊的成功實踐及其遺韻流澤,對於當今社會保障福利機制的形成及扶貧事業,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范仲淹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提出了“救斯文之薄,而厚其風化” 的主張。他還力主“文質相救” [41],文以載道,將道統與文統完美結合,他有獨具一格的詩論和賦論。他對前輩作家王禹偁、穆修比較推崇,對同時代的尹洙、蘇舜欽、歐陽修等人“力為古文”的文學造就也頗為讚賞。他自己也創作了文質兼備、情文並茂,駢散結合的散文和律賦。范仲淹和與他同時代的作家群體形成了一種新的文風,一掃西崑體“刻辭鏤意”,“專事藻飾,破碎大雅”[42]的弊弱文風。

范仲淹還主張:在文學創作中須“文辭貫道” [43], “意必以淳,語必以真” [44]。他在《唐異詩序》等文中簡要概括了唐詩各種流派的特色,反映了他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藝術鑒賞品位,對詩歌的特徵及其社會作用有明晰的認識。詩言志,歌詠言,他認為抒發真情實感是詩最本質的特徵。范仲淹的詩眾體皆備,他的交遊詩、山水詩、邊塞詩中不泛“格清而意遠”[45]的精品佳作,如《野色》、《和章岷從事鬥茶歌》、《獻百花洲圖上晏相公》等為不可多得的傑作。另外,范仲淹的律賦創作,堪稱唐宋大家,儘管他精心編纂的賦匯總集《賦林衡鑒》已佚,但保存下來的序,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賦論。律賦興于唐,宋代以來,賦主要是應付禮部貢試的科舉文體,不為人所重。但“少遊文場,嘗稟詞律”[46]的范仲淹,卻善於“化腐朽為神奇”,創作出不少言為心聲的佳作。正如楊萬里所論:“古今文章,至我宋集大成矣。”[47]宋文之盛,正始于慶曆,范仲淹無疑是這一作家群體中的重要一員。

作為邊塞詞人的范仲淹,雖其詞作多已散佚,今僅存五首,但卻闋闋精彩,字字珠璣。他的詞作豪放中有婉約的成份,實開蘇辛詞風的先河,有一種撼人心魄的節律感,音樂美。范仲淹的散文,題材廣泛,是他從政、治軍、興學的實錄,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也頗具文學和審美價值,其中不乏佳篇。《岳陽樓記》等五記、《十事疏》、《奏上時務疏》等為傳頌已久、膾炙人口的傑作,他的四論也風格犀利,縱橫闔捭,還有一些書信及傷悼文字也寫來感情真摯,十分動人。總之,范仲淹不失為享有時譽的作家,他的詩文言志抒情,風格清新,自然流暢,立意超邁,醇厚雅正,一如其人,廣受當時及後世的人們所喜愛。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家中,理應有范仲淹的一席之地。

 

二.范成大事歴著作考略

 

(一)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48],一字幼元,早歲自號此山居士,後又自號石湖居士,宋平江府吳縣人(治今蘇州吳中區)人。成大出生時,正當“靖康之耻”;幼年又遭流離,生四歲而金軍再度南下,繁華的平江城毀於戰火,使早慧的成大深寓家國之痛。其父范雩終官秘書郎,其母蔡氏夫人卻出身名門,乃蔡襄孫女,文彥博外孫女,家學淵源有自。成大幼承庭訓,自幼聰穎,據周必大撰《神道碑》記載:“公在懷抱,已識屏間字。”十二歲時已“遍讀經史”,年十四,已“能文詞”。其後,連遭親喪[49],十年不出,竭力撫二弟、嫁二妹。當時,成大備極艱辛,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只能寄居寺院,無科舉意。范成大的創作生涯開始很早,自稱:自十四五歲,“始為詩文”[50]。在昆山苦讀時,已加入邑中詩社,與馬先覺等唱酬,詩見《昆山雜詠》。在其父執、昆山名士王葆的激勵下,才奮發應舉,中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開始走上仕途。

紹興二十六年春至三十年冬(1156~1160),范成大初宦徽州司戶參軍,在任凡五年,歴二任,更歴三守,先後為李稙、潘莘、洪適。三十而立的成大表現出非凡的吏治和才幹,徽州的老吏以弄權著稱,成大以其幹練精明令老吏斂手屏迹,三任州守對這位年青的僚屬均頗器重。禦下苛嚴的李稙“霽威待公”,遷官提點坑冶時“辟公幹辦公事,不就”。(《神道碑》)以“博洽精明”名世的洪適,則付以吏事,且常“與公商榷古今”,相當倚重,認為成大乃官至兩府之才,自充舉主,令成大遷官“從事郎,入監行在太平惠民和劑局。”(《神道碑》)成大在任时,多次因公務往來於今蘇、浙、皖交界地區,對生活在社會基層的百姓及其生活狀態、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瞭解,創作了《後催租行》等反映社會現實的傑作,與州教授嚴煥等僚友有唱酬之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