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南宋议和杂谈
南宋的社倉
李椿年與南宋土地經界
南宋时期福建经济的地域
南宋移民与江南城镇市场
南宋高宗时期东南六路海
明前期市舶宦官与朝贡贸
北宋宦官问题辨析
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最新热门    
 
南宋宦官权势的削弱

时间:2009-7-24 13:51:19  来源:不详
过应当承认南宋统治者曾经采取措施削弱宦官权势,并且效果比较显著。
  南宋统治者削减弱宦官权势,具体措施不少,归纲起来大致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裁减宦官员额。宋高宗登基不久,即致力于这个方面,并在绍兴六年(1136)七月下诏强调:
  内侍官已裁减外,各有定额,今后不得额外增添。
此后,他又在如兴九年六月、十八年闰八月,分别将内侍省寄班祗候的员额规定为15人、入内内侍省听唤使臣的员额规定为60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宋高宗在绍兴三十年九月下诏将内侍省撤销。诏书说:
  内侍省所掌职务不多,张官置吏,徒有冗费,可废并归入内内侍省。[22]
两大宦官机构,从此合而为一。
  宋孝宗刚即位,殿中侍御史张震便指出“宦者员众”,建议加以裁减。宋孝宗当即表示赞同:
  朕有此意久矣。
并就宦官问题讲了一番自己的看法:
  此曹人多则党盛,今人数已不少。若平时无事犹可,设使当母后少主之时,岂不能为祸汉、唐之事是也![23]
  他在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决定:
限内侍员,以二百人为额。[24]
后来考虑到做了太上皇的宋高宗身边需要宦官,他才在乾道三年(1167)正月,把宦官员额增加到250人。
  为了防止宦官人数增多,南宋统治者采用下面3条措施,严格控制宦官来源。
首先,严禁私设蚕室。所谓蚕室,即是阉割之所。在“贫乏下户往往生子不举” [25]的南宋,宦官大肆阉割儿童为养子,以致“宫刑之室,宦室之家皆有之。”其后果极其严重:
  蚕室中小儿,十不得四五,少得生全者。
朝廷因而严加禁止,实行“官置蚕室,选精于其事者掌之。”其目的据说在于体现“祖宗好生之德”,[26]其实主要是为了减少宦官来源。
  其次,限制宦官进子。宋孝宗说:
  祖宗时一人止许进一子,朕意欲依祖宗法。[27]
他在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接受张震建议,会庆节(宋孝宗生辰)停止宦官进子。宋宁宗时限制宦官进子的规定,至少可以举出下面两项。一项是:
诸内侍官授武功大夫至武翼郎者,荫补依所授官法,累奏不过二人,即不许奏补内侍官。[28]
  另一项是:
  内侍省陈乞恩例,亲属充寄班祗候,以十年为限。[29]
再次,恢复考试制度。宋代有这样一项规定:
内侍遇诞节(即皇帝生日)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30]
  这项规定在南宋初年,一度遭到破坏。张震指出:
自渡江以来,一时草创,人数阙少,故权免试,便行勾唤供职。[31]
  宋孝宗即位以后,考试制度恢复,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担任宦官。
二是限制宦官升迁。按照制度,“内辖一司,自来止以小珰为之,取其服勤恭谨,易以禁制。”入内内侍省的职务“以三年为任”,“官品高则外补”,目的在于“不使日增月益,声生气长,以贻害无穷。”[32]与这一制度相适应,出于削弱宦官权势的需要,宦官的升迁实行寄资法,其主要内容是内侍阶官依法至内东头供奉官止,再迁则转出,依外官例归吏部。[33]宋孝宗便以“严内侍寄资法”[34]而著称。宋宁宗在嘉定十六年(1223)十二月,更加明确地作出了限制宦官升迁的限定:
内侍官都知、副都知、押班许转至遥郡承宣使止,带御器械许转至遥郡观察使止,干办御药院、干办内东门许转至遥郡防御使止,非任门司以上不得转遥郡。[35]
“遥郡”是相对“正任”而言,遥郡的品位以所带阶官为准,正任能参预朝谒御宴,而遥郡则不能。由于限制颇多,宦官升迁困难,下面3件事即是其例证。
  例一:宋高宗时,冯益特迁宣政使受攻击。中书舍人胡寅反对的依据是《吏部内侍转官法》:
  昭宣使转宣政使,系碍止法。如以功转,即合回授。
他上疏质问:冯益“有何功绩?”并且不惜忤旨,坚决抵制:
  所有冯益 词命,臣不敢撰行![36]
  例二:宋宁宗时,王德谦升任节度使不果。尽管制书已草成,但参知政事何澹“不押制书”,右谏议大夫刘德秀“闻之,率台谏交章言其不可。”[37]宰相京镗更是怒不可遏,请求将制书撕毁。宋宁宗问:
除德谦一人而止,可乎?
  京镗断然予以拒绝:
  此门不可启!节钺不已,必及三孤;三孤不已,必及三公。愿陛下以真宗不予刘承规为法,以大观、宣政问童贯等冒节钺为戒。[38]
结果,王德谦升官的企图化为泡影。
  例三:宋理宗时,董宋臣任钾班遭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礼部侍郎牟子才,他上疏说:
  董宋臣自小珰至于大官,二十年间,皆兼领此职。[39]
这违背了“官品高则外补”的原则。宋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