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宋代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
中世纪中西财产继承的差
最新热门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时间:2009-7-24 13:52:23  来源:不详

    所谓“小宗”,是遁词,忌讳于嫡长子继承王位为皇帝的事,然其“长子继承,庶子分封”的原则并未放弃,宗子即宗族长,始祖的长子长孙位下的人,才有权出任。在无穷尽的繁衍链条上,大宗与小宗成为相对关系。所以,终点仍是欲民易治,必行宗法制。
    按理学家的论说,三纲五常的伦理是“天理”的体现,上升到极端绝对的地位,而恪遵纲常生活的“义门”家族被褒杨为实践天理的典范。朱熹在南康军(治今江西星子县)发布施政文告说:“本军有义门洪氏,亦以累世义居,……遂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况天性人心,不易之理,在昔既有,今岂无之。……今请管下士民乡邻父老,岁时集会,并加教戒,间或因事反复叮咛,使后生子弟咸知修其孝弟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③朝廷、地方长官与理学家互相呼应,用法权手段与舆论教导等方式,把家族“义居”的合理性与神圣性加以肯定,从哲学、伦理学上加以论证,于是共财义居家族普遍地出现,而且强固地维系下来。
    总之,百姓企盼安居,重振家业;封建国家需求巩固统治地位,二者在害怕动乱这点上是一致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要求的结合,使家族群体在宋代广泛发展起来。宋人汪藻对这个社会变化有一段精彩的叙述,他说:“汪氏世家新安,当唐末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之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迨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各长雄其地。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训子弟,以孝谨保坟墓,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④
汪藻透过自家迁徙发达的情况,综论了全局的大变动。其祖宗原籍徽州歙县黄墩,故曰“世家新安”。新安是古郡名。三国吴始置新都郡,晋平民吴改都为新安,隋改新安郡为歙州,宋改歙州为徽州。唐末世局大乱,汪氏避险求安,力农自食,经几代人的努力,家业重兴,北宋统治稳定,遂敢“出耕”露头,称雄当地。“力田”是基础,振兴门户先要能富裕,
————————
    ①  《张载传》“宗法”,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58—259页。
    ②  苏轼《劝亲睦》,见《皇朝文鉴》卷一○四。
    ③  《晦庵集》卷九九《知南康榜文》,四库全书本。
④  《浮溪集》卷一九《为德兴汪氏种德堂作记》,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而要保护家业并有更大发展,便需得到功名官爵,于是致力家族教育,积极参与科举考试,对朝廷忠诚,对官府服从,表现出极大向心力。一个盛大的家族,内要“孝谨”意识的维系,外要对朝廷忠诚,博取官爵与名望。德兴汪氏由此成了“室庐相望”的著名家族,再如洪氏也是循着这条路子发展起来的。
    洪氏原居歙县黄墩,唐末迁居乐平县岩前村,这里是婺源、德兴、乐平三县交界的山区,幽邃偏远,洪氏在此“世世耕桑”,“种德重义”。到了北宋中期,他们务农之外兼营贩运,家业逐渐富裕,便谋求进入饶州鄱阳县城,并且“力教”子孙读书。元丰八年(1085年)其家洪彦升考中进士,实现了由农户变官户的转变。此后又有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父子,相继成为著名大臣,上升为“忠力以卫上”的显赫家族①。洪氏“振起门户”的历程,再次显示出唐宋时代的潮流趋向。
    “义门”家族是庶民大家族中的一部分,以孝友、重义而著称乡里,州县予以推荐,朝廷下令旌表,于是在正史中有了反映。从这批幸运者名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地域分布概况。《新唐书·孝友传》列出的“数世同居者,有姓氏里籍的计三十六家,其中在江南的六家,即睦州方良琨,桐庐戴元益,泾县万晏,高安宋练,弋阳李植,繁昌王丕,占总数的六分之一。《旧唐书·孝友传》写出“累代义居、同财全爨”者事迹的有七家,即赵州李知本、瀛州刘君良、雍州宋兴贵、郓州张公艺、恒州李处恭与张义贞异姓同居,青州吕元简,都是北方州县人氏。到了宋代,宗族势力在江南迅速膨胀起来,“义门”家族明显增多。《宋史·孝义传》记录的数世至十几世同居家族五十七家,其中在江南州县的十五家,超过四分之一。事迹典型的如江州德安陈兢、洪州奉新胡仲尧、南康军建昌洪文抚、池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