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论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宋代社会结构
最新热门    
 
宋代的城市与农业

时间:2009-7-24 13:52:30  来源:不详
入之后,“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以致“花户连畛相望”[54]。相比之下,临近洛阳的陈州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之盛且多也,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55]足见其规模之大。
城近郊区除了蔬菜和花卉之外还有相当规模的果树生产。宋人杨万里在衢州近城就看见有大面积果园,种植柑、橘、杮等果树。[56]
3,市民的庭园经济
城里除了有成片的农田菜地花圃外,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也在各自的房前屋后,进行种植和养殖,形成庭院经济。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以之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57]同样意思的话在《孟子》一书中再三提到,所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畜之以鸡豚狗彘,即利用宅基地进行种植和养殖,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看到了桑和另一种种在宅旁的遮荫树梓就会想起宅中的父母,进而桑梓成为故乡的代名词。林语堂说:“中国人对于家宅的概念是指一所住宅,那里有一口井,一片饲育家禽的场地,和几株柿枣之属的树,要可以相当宽舒的互相配列着,因为要使地位宽舒,在中国古时,以及现代的农村里头,房屋的本身在全部家宅庭园的配置里,退处于比较将要的地位。”[58]林语堂说的是一般农村的情况,其实古代中国城市中也未尝不是如此。
且看宋代的情况。《清明上河图》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在城门楼外一个十字路的北端的沿河柳荫下的一群猪,能够辨认清的有五六头之多,正从柳荫下往大街上走,猪嘴近地做觅食状。从图上看,未见赶猪人,是外地赶猪进城贩卖呢?还是当地住户喂养的?有研究者认为,图中所绘的猪群,显然是在白昼,正在大街之上,这与城市卫生及观赏大概都是不相适宜的。作者安排这一画面,恐亦非随着之笔,大概也不会用几头猪来点缀城市繁荣街景吧。因此认为图中所绘为外地赶猪进城贩卖的,并引述了《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中所载“民间所宰猪须从此入京,毎日至晚,毎群万数,止十数人驱逐,无有乱行者”来证明。[59]但我们认为,图中所绘的猪有可能就是当地住户喂养的。首先,从规模上来说,《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是“每群万数”、“数十人驱逐”,显然与图中所绘的五六头,无赶猪人是不同的。五六头猪且无人看守的规模更符合当地住户一般养猪的实际情况。其次,卫生及观赏完全是现代人的眼光,当时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一种城市景观。北宋东京城中就有由官方经营的牧苑,在城北陈桥东北,有牧养马、驼、牛、羊之所。[60]宋初“开宝戊辰(968),艺祖初修汴京”,由于事出草创,“时人咸罔测,多病其不宜于观美。煕宁乙卯(1075),神宗在位,遂欲改作,鉴苑中牧豚及内作坊之事,卒不敢更,第增陴而已。”[61]这一事实说明,宋初以来,汴京都城中就存在养猪的事实,而且规模甚大,以致影响到京城的修筑。
这种景观,即便是在晚近也并不少见。二十世纪初,就有“城里的猪都得了瘟疫,已经有上千头猪死掉了”[62]的报道。可见当时报道中那个城市养猪业的规模。这种情况可能相当普遍。三十年代初经济学家冯锐对中国农业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广义上说来,每个中国人都是农民,因为即便象广州这样拥有九十万人口的繁忙都市,都处处养着鸡。而拥有七十七万七千人口的南京,当时的首都,它所拥有的农田面积也要超出商用和住宅面积。除作物和牲畜之外,渔塘和肥堆在城中也是随处可见。每个中国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干些农活,事实上,每个中国家庭,无论贫富,都在生产着一些农产品。农耕似乎是中华民族的本能。”[63]宋代的城市人口数以百万计,但数以百万计的城市人口并没有真正脱离农业。其实主张《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猪群为外地赶猪进城贩卖的作者,在另一本书中也提到,《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背街处有人户养的猪在中跑动”。[64]王禹偁在一首诗中也提到邻居园中养猪种黍的情况[65]。北宋时期,都城中有人户养猪的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猪以外,宋代城市中还大量养狗。有几个事例大致可以反映当时养狗的盛况。“绍兴六年四月,中京大雪,雷震,犬数十争赴土河而死,可救者才二三。淳熙元年六月,饶州大雷震犬于市之旅舎。”市中犬多,必致扰民,于是“德祐元年五月壬申,扬州禁军民毋得蓄犬城中,杀犬数万,输皮纳官”[66]可见当时象扬州这样的城市中,狗的数量是数以万计。
慶厯八年,嘗詔河北州軍坊郭第三等,鄉村第二等毎户養被甲馬一匹,以備非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