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从《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从《老乞大》《朴通事》
从《申闻状》看宋孝宗北
从《读书杂志》看社会史
从《延祐四明志》及《至
从《慧鸟本生》到《狮子
从《弥勒会见记》到贯云
最新热门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

时间:2009-7-24 13:52:33  来源:不详
”条说:外城“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同书卷一“旧京城”条则说:内城“东壁其门有三:从南汴河南岸角门子(按:应为“角子门”),河北岸曰旧宋门,次日旧曹门”(按:孟元老此段未将内城东壁的水门——通津门计算在内,故称“其门有三”)。张择端图中所画的城门,有骆驼队缓慢出城门,足证这是一座陆路通行的城门,决非水门,因而也决不是“东水门”,而只能是旧京城(即内城)的东角子门。
第二,是关于桥的问题。图中横跨汴河的无柱拱形木桥,其桥在东“角子门”外,就是“上土桥”。同书卷一“河道”条对这座桥梁也有详细的交待,“汴河……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按:实有桥十四)。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这就是说,在汴河流出东水门后,离外城最近的应是顺成仓桥,而非虹桥。但顺成仓桥却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有离外城七里的虹桥和内城东面的下土桥、上土桥,其结构形式才与张择端所画的无柱拱桥相符合。所以,从图中城门和桥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来看,我们可以肯定,《清明上河图》画的决不是过去许多人所说的汴京外城东水门内外一带,而是内城东角子门内外一带的繁华景象。
弄清楚了《清明上河图》的地理位置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而明确这幅驰名中外的杰出画卷所描绘的中心主题了。存世的《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长五二五厘米,宽二五.五厘米。画卷的规模宏伟,结构严密。整个画面以汴河为构图的中心,对北宋晚期汴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它以外城内东南角侧的农田园林为起点,向西沿着汴河溯流而上,经过内城通津门外的上土桥、东角子门,到繁华的保康门街结束,描绘了大约有三、四里之遥的旧城东南角一带的繁华街景。画家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和杰出的艺术才能,广阔而又细致地展示了当时汴京城内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他在图中一共画了各种类型的人物七百七十余个,各种牲畜九十多头、房屋楼阁一百多间、大小船舶二十余艘……。在这众多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舟车之间,有人划船拉纤,有人抬轿架车,有人四处设摊,有人沿街叫卖,也有人在到处游逛。所有这一切,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城内商品经济兴旺、水陆运输繁忙、城乡关系密切等等热闹景象,再现了近千年以前北宋京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况。这幅不是照片、胜似照片的我国十二世纪初的艺术杰作,不仅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中象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有其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是对我们今天研究考察北宋汴京城市经济的许多方面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形象史料。
在北宋汴京城市经济的研究中,就其史料价值的重要地位而言,堪与《清明上河图》后先媲美的,还有署名幽兰居士孟元老撰的《东京梦华录》。孟元老的生平事迹不详,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代中叶的李濂在其《跋东京梦华录》中曾提出怀疑:“元老不知何人”,“但,是时艮岳已成,梁台、上方寺塔具在,而录内无一言及之,不知何也?”(李濂:《汴京遗迹志·艺文之五》)清代的常茂徕则谓:“艮岳之筑,专其事者为户部侍郎孟揆。揆非异人,即元老也。元老其字而揆其名者也”。(常茂徕:《怡古堂文钞稿本》,《读东京梦华录跋》)近人邓之诚却认为常氏证据薄弱,不足为凭。最近,据孔宪易的考证,认为孟元老是北宋晚期蔡京同党孟昌龄的第四子孟钺,而非其兄孟揆。[①]孟钺跟张择端一样,都是目睹当时汴京城里糜侈繁盛景象的历史见证人。
据本书作者在自序里称,此书撰于南宋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年),距北宋灭亡的一一二七年,恰恰过了二十个年头。至于他著作此书的目的,据说是因为,“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见当时之盛”。但由于汴京昔日的繁华,时已烟消云散,一去不复返了,作者只能象《列子·黄帝篇》中所说的那样:“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因题书名曰《东京梦华录》,以表示其对故都的无限怀念和深沉的怅恨之感。
传世的《东京梦华录》一书,凡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作者追写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包括当时的城郭、河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