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唐宋时期的畬田与畬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时间:2009-7-24 13:52:34  来源:不详
谓“平畬”之役,明代以后,畬汉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汉民反客为主,汉民称畬民为“畬客”,畬人称汉人为“明家人”。在明朝以前,畬民是基本上不受汉族统治者管辖的,畬民“不入版图,无丁赋差役”[xii],“有国者以不治治之”[xiii]。明代以后,畬民则开始受到以汉族为主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此时的畲族已完全沦为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民族。汉族对于畲族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传说畬民曾只许在“庶田之外一丈三尺地方开荒种地”,越过此限则被视为“盗耕”,或“霸耕”,如明正德中,广东畬民“盗耕”香山县南三灶禁地三百余顷。嘉靖十五年,又有一批畬民“霸耕”南三灶都里排的土地。更多的畬民出于无赖只得租种汉族地主的土地,沦为佃户。浙江处州府各地“佃田多是盘瓠种”[xiv];福建建阳畬民“所耕田皆汉人业”[xv]。然而,畬民并未就此屈服,他们“阳虽听招,阴实肆毒。”[xvi]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也会起来暴动和反抗。根据近人沈作乾对于汉畬相处情形的调查,汉人对于畬民一是蔑视,二是压迫,三是欺骗,四是奴役。而畬民对于汉人则一是尊崇,二是毒害。与此同时,畲族的农业文化也为汉族先进的农业文化所同化。因为畬民在租种汉族地主的土地时,也不得不采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方法。而汉族地主和官僚也有意识地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南宋真德秀在福州劝农时,就告诫当地百姓要在“勤于耕畬”之外,还要“勤于耘耔”、“勤修沟塍”、“勤于粪壤”,[xvii]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畬田民族中扎根。就在不断的迁徙、冲突和融合过程中,畬田民族的农业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牛耕代替刀耕。这从畬民结婚所送之礼物中便可见一般,畬民嫁娶时,多以农具礼物,起初是以刀耕火种农具刀斧做为礼物,如永春畲族“嫁女以刀斧赀送”,这种习俗一直保留下,据民国《德化县志》卷三,《风俗志》的记载,德化畬民仍有此俗,但随着畲族农业的汉化,婚姻嫁娶所送的嫁妆也发生了变化,如建德畲族“以犁、耙、蓑衣、刀、锄为嫁妆。”[xviii]景宁畲族嫁娶,“其聘资则定一十二金有五钱焉,其奁具则耒焉耜焉,而兹基焉”[xix]。龙游畲族“奁具惟犁、锄、蓑衣数事”[xx]。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近代,据沈作乾《括苍畬民调查记》载:“招赘者,无亲迎礼,奁币悉农具,而服饰甚鲜。如犁、锄、耒、耜、蓑衣、水车等,皆为必需之品。富者益以牛。贫者缺焉。”

2,梯田代替畬田。由于畬田是一种很原始的山地利用形式,由于它顺坡而耕,又不设堤埂,加上刀耕火种对于植被的破坏,所以每当大雨倾注,山水就顺坡而下,冲走大量田土,水土流失严重。一般是二,三年之后,土肥就已枯竭,就不能再种植了,而不得不另行开辟。由于畬田的保土蓄水能力很差,一般只能种植豆、麦、粟等旱地作物,产量也不高。梯田就是为了解决畬田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出现的。它的出现为水稻上山提供了条件。所谓梯田,也就是在山区,丘陵区坡地上,筑坝平土,修成许多高低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半月型田块,上下相接,象阶梯一样,故名梯田。梯田和畬田的最大区别在于,梯田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设施的堤埂。元《王祯农书》首次给出了架田的概念,并对梯田的修筑技术做了详细的记载。

畬田改梯田始于唐宋时期。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了他游历袁州(今江西宜春)时所看到的情景,“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曰梯田”。这也是中国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梯田”。但是在此之前的唐朝,仰山还是一处畬田之所[xxi]。也就是说,仰山一带的畬田是在唐宋之间发展为梯田的。虽然仰山的畬改梯田不一定与畬田民族有关,但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畬汉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受汉族的影响畬田民族也开始将畬田改梯田,虽然畬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当作旱地(一称农地)保留下来,但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小。根据50 年代对于福建省福安县畲族的调查,“畲族多居住高山斜坡上,耕种着梯田。耕地分水田和农地二种,水田较农地为多。水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90-95%。”对宁德县南山、漈头和南岗三片畲族土地面积的调查显示,水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农地只占三分之一。广东省的畲族地区也有相同的情况。根据中共汕头地委统战部1955年对广东凤凰山区潮安、饶平、丰顺三县畲族情况的调查。潮安县的山犁、碗窑、李工坑、黄竹洋,饶平县石鼓坪,丰顺县凤坪村的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水稻,旱地次之,还有砍柴,烧炭等副业生产。又据广东博罗县革命委员会民政办公室1972年对博罗县横河公社嶂背大队畲族情况的调查,全队耕地面积有水田399亩,旱地25亩,合计424亩。

与此同时,明清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