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汉代夫妻关系研究
汉代的家学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的“发兵”制度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最新热门    
 
汉代型募兵试说

时间:2009-7-24 13:53:19  来源:不详
,“善于骑射”,而又熟习胡人性能者招募为兵。这样既充实了军队数量,又有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条应劭在注释“募兵”时说:“旧时皆有材官、骑士以赴急难,今夷反,常兵不足以讨之,故权选(招募)精勇。”其说当是。
    再从战略战术来考察,汉初以来,对“蛮夷”、“北胡”所采取的对策主要是防守。如筑长城,修关塞,设烽燧,严刁斗。同时,在汉、匈对阵的几十年中,汉军方面参战的主要是车战、步兵,匈奴则主要是骑射。由于双方参加作战的兵种的性能不同,双方战略战术殊异,故战场上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匈奴手里。
    汉武帝即位后,在文、景二帝为他积蓄了雄厚国力和繁殖了大量马匹的基础上,对边防的指导思想,开始了由过去的专守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其具体对策:一是大规模地建设和运用骑兵。二是创立和运用新的战术。如主要采用快速机动、猛打穷追,连续突击,千里迂回,两翼包围,远程奔袭等,以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三是更新与制造精良的武器装备。《汉官仪》中讲到的“五兵”,有“弓弩、戟、楯、刀剑,甲铠”等,这些兵器中以劲弩、长戟最为重要。汉法规定;“弩十石以上不得出关。”可见这种兵器是比较精良的。
    由于武器不断更新和战略战术的发展变化,这也要求必须选练士卒,加强训练。因为光靠征兵制下的内郡壮丁“一岁而更”,难于熟习骑马和操弩的技术,只有招募精强的士兵,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担当起作战的任务。到了东汉,随着更戍役制的松弛,则不仅大量动用募兵出击征伐,就是屯戍边境的军队也多用募兵。[3]国家有事多赖募兵,募兵愈多便征兵愈衰。所谓“募士多,而郡国之兵坏矣”,当是这一情况的简要概括。
    征兵渐衰、募兵日盛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向,即土地占有形态的变化发展。
    兵源的征求是根植在土地所有制上面的,集兵方式的变化与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西汉前期,土地问题不那么紧张,史称“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4]故文、景之时,自耕农较多,兵源充足,征兵制也易于实行。[5]但自西汉中期后,特别是到了东汉,封建土地私有制急速发展,中原内腹地区土地兼并激烈进行。所以,师丹的“限田令”,王莽的“王田制”,刘秀的“度田令”,虽然接连提出,但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豪强地主在当时不仅占有大量土地,广建封建田庄,役使数千家贫民;而且他们“作营堑”,“建坞壁”,制造“兵弩器械”,拥有大批的私家武装。如西汉后期的“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6]樊宏“与宗族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7]“兵弩器械,赀至百万”。[8]王莽末年,第五伦“依险固筑营壁”。[9]冯鲂“求宾客,招豪杰,作营堑,以待所归”。[10]坞壁中的武装人员,一般由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组成,时称“宗族”、“宗人”或“宾客”。
    这些豪强大姓不仅和中央王朝争土地,争劳力,还由于他们势力强大,就是散落在郡国的材官、骑士等,也往往被他们所利用和操纵。如翟义借“都试”之日起兵反莽,隗嚣乘都试之机劫持刘玄,刘秀等人的起兵,也曾有过这一举动,只是因计谋泄露,才提前起事。所以,何焯认为,建武七年(31年)罢轻车、材官、骑士、楼船之诏,“盖恐州郡各有兵众,复将因以为资”,[11]不无道理。它确有出于控制豪强异己势力,消弭反侧的意图。
    由此看来,东汉兵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土地兼并加剧,造成征兵的基础日益破坏;同时也是由此引起的中央王朝与地方豪强矛盾尖锐的产物。
    土地兼并的另一结果,就是使相当多的农民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客观上为封建政权的募兵来源提供了条件。土地兼并之后,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他们的去向不外乎这样几条:
    一是破产“流亡”。如武帝后期,“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民数者四十万”。[12]成帝时“饥馑仍臻,流散冗食, 死道路,以百万数”。[13]东汉中叶,“青、徐之人,流亡万数”。[14]东汉后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