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
“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
“历史‘重塑’中的得与
评周兴樑《关于近代中国
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最新热门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

时间:2009-7-24 13:53:24  来源:不详
佛”著称的名相,所以据释徒所言,当然表示他对“无气义之士”的极端蔑视。《近世节士论》又言:
“夫名节者,非危乱不显,非险难不彰。免鈇锧、全性命者尚十无一二,况福禄乎?若使不受困辱,不婴楚毒,父母妻子,恬然自乐,则天下之人尽为之矣,又何贵于名节哉!” [19]
这当然是对于唐末士夫专注个人得失,阙失整体价值观念的激愤之词。于是他想到了刘备与关羽、张飞,在《英杰论》中他说:
“蜀先主与关羽、张飞同卧起,而稠人广众坐,恃立终日,皆用此道,故能成功。夫御英杰,使猛将,与见道德之人,接方正之士不同也,不可以繁礼饰貌,以浮辞足言。宜洞开胸怀,令见肝肺,气慑其勇,恩结其心,虽踞洗招之,不为薄矣!禄山,夷狄之谲诈者也,非将门英豪,草莱奇杰,其战斗之气,击刺之才,去关、张远矣!天宝末,受专征之任,托不御之权,入朝赐宴,坐内殿西序鸡障之下,非其所据,果蓄异图,幽陵厉阶,至今为梗。盖恩甚骄盈,以至于此。倘以徒隶蓄之,岂有斯恨!” [20]
也是对唐王朝对待儒士武将不知良莠,不能推诚的摇头痛惜。李德裕夫妇贬死于大中三年(849年),二十多年以后黄巢起事(875年),再二十年唐王朝灭亡(907年)。后世史家尽管罗列了多种因素,但唐王朝的价值体系失序肯定也是原因之一。唐末已不可能产生李德裕所谓敢于担当,勇于任责的“英杰豪侠”,故满朝文武只能眼睁睁束手待毙,茫茫然引颈受戮了。




[1] 参《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版326-328页。
[2] 同上,340-341页。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下)》注释说:“许尧佐,唐宪宗时人,曾官太子校书郎、谏议大夫。”按《旧唐书·南蛮、西南蛮》:“(贞元)十一年五月,以龙蒙盛卒,废朝三日。遣使来请册立其君长。以少府少监李铣充册立吊祭使,左赞善大夫许尧佐副之。”疑即其人。
[4]《天平广记》卷四八五。又此事亦见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男主人公名为韩翃。案大历诗人本有韩翃,向以“春城无处不飞花”闻名于世。今人傅璇琮有《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翃事迹考证》(《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版)辨析甚明。又言许尧佐于贞元中入仕,与孟棨约为同时,而孟棨自述此事开成(836-840年)中闻之于年逾九十之岭南刺史赵唯,可见其事传闻已久。侯希逸就是代宗朝的节度使,看来这也是同一时期的故事。
[5] 万曼《唐集叙录》引宋元祐丙寅(1086年)序本无名氏序,介绍沈氏为“元和十年登进士第,历群藩府,尝游韩愈门。李贺许其工为情语,有窈窕之思。其后杜牧、李商隐俱有‘拟沈下贤诗’,则当时声誉甚盛。”李宗为《唐人传奇》据沈集《魏滑分河记》载记,沈曾于元和九年至十四年(814-819年)访滑州,此事当闻于此时。
[6] 这种风习还可溯源。《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注:“‘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私情馈遗”通常正是“谊事”的物质化。民间社会中“义”字如此用法,倒也名副其实。
[7] 李亢生平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独异志》,所叙故事最迟为“唐长庆、太和中”。即穆宗、文宗时代。则其人著书年代当在其后,或为武宗时代。
[8] 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清)余叟辑本,1985年9月,叶3-5。这个故事首见于司马光《涑水纪闻》。略云:“张藏英,燕人,父为人所杀,藏英尚幼,稍长;擒雠人,生脔割以祭其父,然后食其心肝。乡人谓之‘报雠张孝子’。契丹用为芦台军使。逃归中国,从世宗征契丹。藏英请不用兵,先往说下瓦桥关。乃单骑往城下,呼曰:‘汝识我乎?我张芦台也。’因陈世宗威德,曰:‘非汝敌也。不下,且见屠。’藏英素为燕人所信重,契丹遂自北门遁去,城人开门请降。”并言此为“张文裕云” (卷第二,中华书局校点本,页40)。又列入《宋史》卷二百七十一。
[9] 这在宋末是一个著名的事件,本事见《宋史·贾似道传》及元蒋子正《山房随笔》。杂剧有无名氏之《木棉庵》。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二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即叙此事。又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还有《行孝子到底不简尸》叙述金华人王世名不许简(仵作验尸)父尸,也不接受司法程序处理,最终手刃仇人,告于父灵的类似复仇事件。出《明史·孝义传》及《王世名传》。
[10]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
[11]《管锥编》第二册《〈太平广记〉七三卷一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