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关于“尧都平阳”历史地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问
环境史学是20世纪六七十
20世纪后半叶史学社会功
最后的盛世,最值得探讨
从“市场”角度探讨世界
关于北京皇城整体保护工
新发展观下文物保护科技
博物馆界保护无形遗产的
最新热门    
 
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

时间:2009-7-24 13:53:37  来源:不详
俗学、宗教学等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广阔道路,也为祛除长期以来围绕《序纪》“真伪”问题而形成的重重迷雾,开启了一扇决定性的窗口。
另一方面,是这样一个基础的稳固奠立,《序纪》及其研究的意义也才真正显示出来了。在以往北魏史或中古史学史对《序纪》的种种怀疑、辨析和研究中,有两个极大的问题很少被人提及。一是《序纪》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留存至今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草原部族“史前史”,也是公元4世纪以前欧亚草原各部族,借助邻族文字而留下来的第一部相对完整的口述史记录。二是《序纪》也是我国史籍所录北方草原部族族源和迁徙传闻中,特别是在《晋书》载记和《北齐书》、《周书》、《北史》所录北方有关族、姓源流的口述史遗存中,相对来说最为完整的一份。因而揭示《序纪》的史源与所本,探讨影响其成文过程的种种问题,辨析有关史实与记载之间的联系,对于北魏史和整个北朝史各领域的研究,对于揭示北方草原部族的源流、迁徙和发展过程,当然也对于进一步勾勒当时北方各草原部族口述史系统的状态来说,都具有远远超出早期拓跋史和中古史学史的基础意义。
————————————————————
    ①  学术史已无数次表明,在资料上,富于戏剧性的“藏宝再现故事”,实属旷世奇缘;而真正主导着研究的进展也真见史家功力的是,当讨论开始在新的方向、线索、问题和方法下进行时,以往处在视野之外的大量事实才会浮现,许多旧的材料和史实从此增添了新的意义。
 
此外,本文从邓渊之死来探讨拓跋国史系统与有关历史过程的连带关系,也是一个富于启示和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因为易代革命后的新王朝,特别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族王朝,其国史撰修过程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时所可能具有的冲击力,及其所牵动的传统和现实因素,总是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尤其是对拓跋部来说,其口述史到成文史的过程,同时也是从部族社会走进专制国家的过程,因而其追本溯源的国史编修过程所具有的现实政治意义,所牵扯的君长和贵族大人及不同族姓之间的矛盾格局,所充斥的文明与野蛮、传统与现实、脆弱与顽固的纠葛,及其这一切所潜藏着的爆炸性,都不能不反过来影响到国史系统本身的内容和形态,当然就更不必说是有关史官的命运了。
 

三、在“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之下
 
    体察《拓跋史探》处理所涉问题的三个层面:凡各文直接要解抉的问题,基本上都求得了确解或现时的最优解;而田先生从中所洞察的问题症结,又尤其令人有目光如炬烛照幽微豁然贯通之感;但在进一步将种种探索落实到“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之下时,亦即田先生此番研究相较于前人开辟最深创见最巨之处,则虽脉络头绪历历可数,思想火花缤纷灿烂,却也出现了若干不够连贯的缺环和歧误。我愿坦率指出,上面所述早期拓跋史研究的主题和线索,依田先生书中表述的理路,是确切无疑的,但在田先生的文中,却并不总是非常清楚的。这倒不一定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未必是“穷思立说”而高年精力难以久注之故,而恰恰是此番研究的问题重大而资料匮乏,几乎处处皆须在无路处开辟之所致。故田先生名书以“探”,屡屡强调所示各端“旨在探路”,除深愿引起共同探索外;也正是因为身为史家,自然深知凿空之艰,开辟之难,而既然选择了卓越,认准了不朽的事业,也就再无理由拒绝挫折。
    以下试在田先生所示拓跋部向专制皇权国家发展的主线索下,就其必然要涉及而《拓跋史探》所收各文未能完全展开或有所歧误之处,择其要者略抒己见,希望能芟芟补补,让这条田先生新辟的探讨拓跋早期历史基本线索的道路更加通畅和坚实,并且以此告诉田先生:我们跟上来了。
    一是起点问题。以君位传承秩序的确立来探讨专制皇权形成过程的种种问题,以此观照拓跋部落组织和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正是田先生精识之所在。但要准确地勾勒相关的历史主题和线索,就一定要明确其演进的起点何在。就是说,神元帝前后拓跋部的君位传承秩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前提下演进的呢?
    就民族学业已建立的一般顺序而言,既然是从部落社会走向专制皇权国家,就会有君位传承从推举制走向世袭制的发展过程。从各族酋长会议的机制来看,推举制通常都是要推出一位“兄弟”来做君长,其与兄弟相及之法有内在相通之处。在较为原始的婚姻关系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