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代歌》、《代记》和北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
《史通》研究五十年
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
《史记》与中国文明
《史记》卷二二《汉兴以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读《史记·扁鹊列传》札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译
最新热门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时间:2009-7-24 13:53:44  来源:不详
颇蔺相如列传》紧接此条述李牧拜将、攻燕事,可以确定是在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由此上溯“十余岁”,到赵孝成王十年(前256)前后。李牧在“赵之北边”与匈奴周旋,应该就在赵孝成王执政的前期。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引李牧事迹,也见于《汉书》卷50《张冯汲郑传》,其文略同,有的学者以为是文帝时人的附会。[8]但《说苑》卷1《君道》又载:“燕昭王问于郭隗曰:寡人地狭民寡,齐人取蓟八城,匈奴趋驰楼烦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9]刘向这段文字,亦当取自记录战国策词的档案,而司马迁、刘向分别在三种不同著作中,发生同样的笔误一记下并不存在的“匈奴”部落或部落联盟,这样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说苑》此条,恰好可以同《太平御览·兵部》所引《战国策》佚文,乃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见“匈奴”的称谓互为参证。文中所记“齐人取蓟八城”,指燕昭王十六年(前296)齐、燕权之战,详见《战国策·燕一》“权之难燕再战不胜”、“苏秦死”各条。燕昭王问郭隗事,则可以肯定是在权之战后不久。燕昭王所谓“匈奴趋驰楼烦之下”云云,大致也是燕昭王十六年前后的情形。
3.《史记·刺客列传》载:“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鞫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曰弥久。心恬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战国策·燕三》“燕太子丹质于秦”条文略同。
“秦将樊於期”,一说即桓齮。[10]此人于何时“亡秦之燕”,诸史所言不详。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荆轲为燕太子丹所遣,持樊於期首级往刺秦王,见《战国策·燕策》、《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及卷86《刺客列传》。上引鞫武谏燕太子丹事,估计就在此前不久。[11]
这里要特别指出,据何晋《〈战国策〉研究》一书考证,《史记》与《战国策》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是司马迁、刘向在各自成书过程中资料的重合,他们同样采用了汉代留存的战国策词。据此可以推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太平御览·兵部》所引《战国策》、《史记·刺客列传》与《战国策·燕三》,这四条有关战国时“匈奴”的记载,统统录自战国档案的原文。而中原各国确认“匈奴”的存在,应该也不晚于赵孝成王执政的前期。
4.《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门、代郡。……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同。按战国时秦、赵、燕三国“边于”楼烦、林胡、东胡诸“胡”,而并非匈奴一“胡”,下引《史记》卷43《赵世家》所言甚明,[12]司马迁“三国边于匈奴”云云,用“匈奴”的称谓概括北方众多游牧部落或部落联盟,乃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表述。
战国时“匈奴”的称谓,又见于《逸周书》卷7《王会解》“伊尹朝献”:“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代翟、匈奴、楼烦、月氏、殲犁、其龙、东胡。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駒騐、騠、良弓为献。”该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余太山据以推断:篇中所列“空同”等十三种,是“战国时北方游牧部族的总名单”。[13]此例又可以为《史记》、《战国策》有关匈奴的记载,提供一项重要的证据:战国时“匈奴”已在北方塞外崛起,与楼烦、月氏、东胡诸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存,并为中原各国所认知,见于当时史家的记录。
问题在于,《史记》、《战国策》有关战国时北方各游牧部落活动的文字,几乎附拾皆是,但其中涉及“匈奴”的内容却仅有四条,即使加上《逸周书》的一条也不过五条,其原因何在呢?战国时代长达两个半世纪左右,而大量证据显示,匈奴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活动,并非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如果《史记》关于“匈奴”最早的一则记载,即秦惠文王更元七年五国“帅匈奴”攻秦之事不实,那么匈奴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形成,乃至其出现在中原各国的文献之中,究竟又是在什么年代?就值得进一步考虑了。
《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十九年正月,召楼缓谋改胡服事曰:“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
《史记·赵世家》另载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