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代歌》、《代记》和北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
《史通》研究五十年
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
《史记》与中国文明
《史记》卷二二《汉兴以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读《史记·扁鹊列传》札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译
最新热门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时间:2009-7-24 13:53:44  来源:不详
同。在中国古史之中,此类例证举不胜举。笔者所解析的匈奴与诸“胡”的关系,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个案而已。
总之,从冒顿单于时起,以往只是北方“诸胡”之一的“匈奴”部落,跃居北亚草原的统治地位,成为北方“诸胡”唯一的政治代表。战国时的北方“诸胡”一一林胡、东胡、楼烦、中山与匈奴,到汉初只剩一“胡”一一匈奴及其帝国一一了。此时的“胡”是“匈奴”,“匈奴”也是“胡”,二者的合一,构成北亚草原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中原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贾谊等人及前引《史记》各篇,将“胡”与“匈奴”互称,就说明汉初“胡”与“匈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
回到本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史记》有关战国时“匈奴”的描述,将“胡”与“匈奴”互称,同战国史实严重不符,以致后世史家往往被这种现象所迷惑,以为战国之“胡”就是“匈奴”的专称,对此又该如何解释?
《史记》中涉及战国时匈奴的四条材料,即《秦本纪》韩、赵、魏、燕、齐率匈奴共攻秦,《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将李牧与匈奴长期对峙,《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拒绝将樊於期送往匈奴,以及《匈奴列传》秦、赵、燕三国皆边于匈奴诸说,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两条也见于《战国策》。究竟是《战国策》抄袭《史记》,还是《史记》抄袭《战国策》,历来众说纷纭。笔者支持前引何晋的意见,主张“《史记》述战国事时和刘向编录《战国策》时所据资料”有所重合,而与《史记》雷同的《战国策》中的内容,并非“取自《史记》”,司马迁与刘向其实是各自独立成书的。
依循这样的思路,笔者发现一条重要的线索,即不见于《战国策》的《秦本纪》、《匈奴列传》的两条材料,其“匈奴”称谓的含义都有悖于战国的实情;而见于《战国策》的两条材料,却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而上述《史记》、《战国策》中内容类似的两段文字,是司马迁、刘向分别采用的记录战国策词的同类材料,而且几乎是“不加改动地予以抄录”。[32]换句话说,《史记》这两处的“匈奴”称谓,之所以能够体现战国时的意义,可能是由于直接采纳了战国的档案,沿用战国人的观念。
《史记》中另外两段不见于《战国策》的文字,则蕴涵了司马迁本人的创意。太史公根据汉初人们的观念,对“胡”与“匈奴”概念重新诠释,在匈奴征服北亚草原的大背景下,将“胡”与“匈奴”合一的新增含义,融人“胡”与“匈奴”等旧有的称谓之中。“匈奴”变为北方各游牧族的统称,逐渐与“胡”的称谓混用。[33]故《史记》径言秦、赵、燕“三国边于匈奴”。司马迁用汉人的观念解读战国的现象,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做法,汉人对此也容易理解,尽管这类文字不免会给后世史家造成误会。[34]
 

[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13《史林五》,《王国维遗书》第2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应劭《风俗通义》云:“殷时日獯粥,改曰匈奴。”引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引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晋书》卷97《四夷·北狄·匈奴传》云:“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吕思勉《胡考》说:“胡之名本专指匈奴,后乃貤为北族通称。”黄文弼《论匈奴族之起源》则说:“匈奴之在北边者,中原每称之曰胡。故凡《史记》、《汉书》所称之胡人,皆指匈奴而言。”以上两文均载于林幹编:《匈奴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吴荣曾:《战国胡貉各族考》,《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3]最突出的例子,是《史记·匈奴列传》既说战国时秦、赵、燕分筑长城以拒“胡”,又说“三国边于匈奴”,将“胡”与“匈奴”互称。显然是用“匈奴”泛指北方各族。
[4]吴承志:《地理今释》,转引自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107页。
[5]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第107页。
[6]该条末鲍彪注全文为:“《秦纪》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伐秦。《年表》,韩、魏、赵、楚、燕五国伐秦不胜;《楚世家》书苏秦约从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击之,六国皆引归,齐独后。互有不同。《通鉴》据《年表》,《大事记》据《楚世家》。按《楚世家》特详者,以从长故,当以为正。《年表》诸国皆书不胜,齐独后而不败,故略不书欤?《纪》不书楚者,岂以《世家》文已明欤?修鱼之战,虏韩申差,《年表》在次年,而《纪》于此连书之,则《纪》诚有误也。‘高注’五国作齐、宋、韩、魏、赵,尤误。”此说近是。
[7]郑良树:《〈战国策〉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75年版)附录《战国策》佚文亦收此条。以往史家多以为《战国策》此条抄自《史记》,何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章“今本《战国策》”逐一列举,可以参阅。而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