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周春秋周秦礼制文化比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试论西晋商业的发展及其
最新热门    
 
论西周的彻和庸

时间:2009-7-24 13:53:56  来源:不详
 

         司乃祖啻官:邑人,虎臣,西门夷、□夷、京夷、□夷、□人,夷新。

 

关于《询簋》和《师酉*[(上白+下厶)+殳]》的考释,另撰专文⑤。这里所要说明的是,《询簋》“先虎臣后庸”王祥同志说虎臣包括西门夷以次五种夷和“新”,庸包括某些“人”和“降人”、“服夷”未必正确。此段文字应该分为四部分:即邑人、先虎臣后庸,师笭侧新造、成周走亚戍。四部分中除邑人外分别有夷或“人”,并非“先虎臣后庸”概括着以下的夷、“人”。原器新字下之字迹不甚清楚,仔细对照两个拓本,知为造字,原来释“新”为鬼薪者误,新造连词也即新皂,系陪台的一种。如是,四部分的内容,更为明白易

————————

    ①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的确切解释,要以金文为主。金文本身又系解释这句诗的物证,而且记载锡土田附庸的金文甚多,其内容均可与《诗》参照,如果离开当时分封赏赐的实际资料而专从文字上考释,会是徒劳无益的。

    ②  《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问题论文选集》,三联书店1956年版。

    ③  《文物》1960年第2期。

    ④  《文物》1960年第5期。

⑤  作者另撰有《询簋考释质疑》一文,兹不备述。

 

晓。连《师酉*[(上白下厶)+殳]的“夷新”,亦即新的“服夷”,非鬼薪的新,又属易知①。由此再行考释“先虎臣后庸”的阶级成分,王祥同志根据《周礼·师氏》“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之文,以虎臣即夷臣即夷隶,殊不恰当。按《孟子·尽心章》下,“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赵注引《周书·立政》中“虎贲缀衣趣马小尹”之文释云:“虎贲、武士为小臣者也”,疏云:“赵氏引《书·立政》证之,盖《立政》亦越文王武王,则此虎贲为文武时官,于武王伐殷时较切;《周礼》则为天子后所制矣”。赵歧注释虎贲为小臣,颇有见地。《毛公鼎》:“粤三有司,师氏、小子、虎臣”,把虎臣列在王臣之内;又《书·顾命》:“师氏、虎臣、百尹、御事……虎贲百人逆子剑于南门之外”,注:“齐侯信为虎贲氏”,虎贲氏属于封建领主,实参王臣。《诗·鲁颂·閟宫》:‘‘矫矫虎臣,在伴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献馘者虎臣治地位,相当于皋陶一流的人绝不是奴隶。又《周·虎贲氏》除下大夫二人,中士十二人,以及府、史、胥等外,有虎士八百人,称为虎士,其身份为封建领主阶级。《诗经》中的武士、爪士、武臣、虎臣、都系同等身份,所以诗的内容也证明他们是士②。至于四夷之隶守王宫,不属虎臣本身,只是属师氏所统率而已。《周礼·司隶》:“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王宫与野舍之厉禁”,也不曾列入虎臣之内,夷隶不服虎臣之服,不执虎臣之兵,乃可断言③。《询簋》中西门夷等统属于师氏,另行列举其名,不是虎臣,亦可断言。关于庸的含义与“先后”二字是密切相关的。按《周礼·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先后”为古成语,《诗·緜》记文王有胥附(疏附)、先后、奔走(奏)、御侮之臣,“先后”即附从左右的臣僚④。《询簋》的“先虎臣后庸”,亦即综合为附从左右之意,而分开来讲,又上虎在先,庸在后,由其阶级地位有所不同,排列分或先或后。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虎臣是武士,也即革车的甲士;至于卒伍则出于庸,诗“因是谢人,以作尔庸”,庸可以被召为卒伍,师询所属的庸,亦必在所述“□人”之内。《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土弥牟营营成周,计‘徒庸’,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徒庸即筑城的征役。有的本即用卒伍筑城,统称徒庸⑤。又按《诗·鲁颂·閟宫》,公车之外有公徒、烝徒;《诗·大雅·朴棫》,六师

————————

    ①  对于《询簋》铭文的分段、断句以及字的释义等均与郭、王有些不同。关于《询簋》全文,郭、王文中均附有拓本景印,可以参阅,借资证实。

    ②  《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好乐无荒,良土休休”,这不是庶人从役的描写;其他如《曹风·候人》《小雅·采薇》等都同。至于《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周礼·司戈盾》:“祭祀授旅贲殳”,按天子有虎贲,为执殳前驱的虎土无疑。《小雅·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