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周春秋周秦礼制文化比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试论西晋商业的发展及其
最新热门    
 
论西周的彻和庸

时间:2009-7-24 13:53:56  来源:不详
括整个赋税制度,也即全面涉及助藉彻有关诸问题。④首先是“先王制土”,说明当时土地以井为基本计算单位,井上面更有邑、丘、甸等计算单位,都体现在整个赋税制度中;其次是“借田以力而砥其远迩”。实行借助之法,说明当时为力役地租制;第三是“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基于财产(主要基于土地)而来,农民有私田,亦在被征之列;⑤第四是“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为徭役劳动的另一个内容,

————————

    ①  《诗·豳风·鸱鸮》:“彻彼桑土”,毛传:“彻、剥也”。《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毛传:“彻、治也”。彻可引申为许多意义,究以通为主,汉代译通为彻,系习惯上经常的用法。

    ②  籍亦释作藉,与上“藉田以力”同义,但从内容和文字分析,应以典籍之籍为正。因上述租赋内容不止藉的一端,这里也不应归结于藉;又结合下引《左传》“则周公之典在”互释,知籍即典,文义完全相同。

    ③  这里丘字,非孔之丘,乃邱甸之丘,从文法和前后内容可知,上述两个引文包括了井、丘、甸三级租赋制度。

    ④  本来季康子只问田赋,而孔子的回答,从土地占有、地租剥削到地税剥削都谈到了,由于赋税是逐渐增加的,名色甚多,孔子反对增赋,必然涉及各个方面,不能拘于赋税范围去理解。

    ⑤这个赋字不是赋的全部,只是从财产有无多少来征收的那一部分,赋作动词用,与田赋之赋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包括兵役、徒役、筑城、修宫等在内,也属于藉助的一种方式;①第五是军需征收包括车马、甲仗、衣粮在内,除平时有其基本贮备外,临时尚需征集、增补和扩充,所以说“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属“岁收”之数,则系经常征纳部分,比较固定。这样从一个封国综合起来征收叫做彻。彻是地租、地税的一种总称,②所谓“彻田为粮”、“彻我疆土”,应包括上述五个方面而言,而藉助仅系其中一部分内容。

    藉助主要为地租,却又包含地税部分。“赋里以入”和“任力以夫”,是与藉助相联属的,农奴要负担,公社的成员也要负担,如果把藉助仅仅理解为“同养公田”与对封建主的杂徭、奉献而不包括封建王侯的苛取,那不符合于当时事实。彻以赋为主,赋包括一切军征以及诸侯临时的征收在内,如陈赋封田以嫁公女、晋赋一鼓铁以镇刑鼎,③从一个封建侯国而言,赋主要指的是地税。由于所征取的徭役和物资,往往和藉助联属在一起,范围更广,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地租。特别是对公社成员的征收,又都牵涉在内,地租地税完全统一了(不只是结合在一起),所以彻构成为地租地税的总称。

彻的征收,原有个总的标准,即十一之制④。如果说,“耕者九一”“九一而助”,那么彻便是十一。《孟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论语》:“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原来彻是十一,后来发展到十二,这其中有着由丘赋到甸赋的过程,又有着“税亩”的突然变化。《左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这是在实行甸赋之前的事,它是与丘赋并行征收的。两者的区别,丘赋以军征为主,称为赋;税亩系用以供封建侯国其他用途的,称为税,其实主要都为地税(虽也结合地租的成分在内,已如上述)。赋以丘、甸为征收单位,内有徭役与军用物资,也包括粮食;⑤税则以亩为征收单位,主要是粮食。“履

————————

    ①  藉助为成语,由耕种方法的藉助(商代)再变为地租制度的藉(周代),再变为借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