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周春秋周秦礼制文化比
论春秋战国时期城乡对立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
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蠡测
物本与民本:春秋时代的
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
春秋时代君主专制主义初
说《春秋经》“公孙敖不
春秋列国形势图
4.春秋争霸形势图
最新热门    
 
论春秋时期的商人

时间:2009-7-24 13:53:57  来源:不详
奴隶主贵族,不能在市场出售给一般平民百姓

正因“工商食官”制度的两重性,春秋时期商人郑国政府与商人的盟约中才会有“尔无我叛,我无强贾”这样的条款。就是说,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也不强买商人的商品。言外之意,商人的商品是出售给国家,而不是无偿提供,只不过商品的价格要受到政府的操纵。由于郑国商人在国家东迁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政府才特地许诺,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政府,那么国家将会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商品。

春秋时期的商人,一方面向国家提供商品,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出售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

在奴隶关系、农奴关系、贡赋关系(指原始共同体时的贡赋关系)下,只有奴隶主、封建主、接受贡物的国家,才是产品的所有者,因而才是产品的出售者[3]。

 

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情况。《国语·齐语》记载,齐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锄,试诸壤土”。“鉏夷斤锄”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家生产这类产品,主要就是出售给农民。这中间的环节无疑是由商人来完成的。专门为官府出售商品的商人,到战国秦汉时期,就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商。

正因为春秋时期商人的服务对象仍是以“官”为主,所以在《左传》、《国语》等典籍的记载中,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商人,无不与当时列国统治阶层中的高层人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记载中,提到郑国的大商人弦高,他本来要到洛阳去做生意,但在途中遇上了前去偷袭郑国的秦军,他当机立断,诈称自己是郑国国君派出的使者,用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军。结果秦国军队认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就打消了袭郑的念头,撤军回国。这其中当然有弦高的爱国心在起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因为郑国商人与统治者的利息休戚相关。这一点还可以从另一件事中得到说。《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晋国的执政大臣韩起在郑国访问,想强买郑商的玉环,遭到郑国执政大臣子产的拒绝,子产说:

 

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毋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敝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子产讲述了郑国商人与统治者源远流长的“友谊”,并且威胁说,如果韩起一定要得到玉环,就会“失诸侯”,足见政府与商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在《左传》成公三年记载中,还提到郑国的一位商人。当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的大将荀罃被楚国俘虏,这位郑商打算营救他,计划把他藏在袋子里偷运出楚国。恰逢晋、楚两国谈判和好,荀罃被楚国释放,计划才没有实施。后来这位商人到晋国做生意,荀罃热情款待,如同真正救过自己一样。这位郑商宛然谢绝,又到齐国去做生意了。这件事说明,这位郑商不但与晋国统治阶层的人物有密切来往,同时也必定与楚国统治阶层中的人物交情深厚,其经济势力之雄厚不言而喻。

《国语·晋语八》说到晋国的富商,“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韦昭注:“言其财贿足以交于诸侯。”这个解释过于笼统。《逸周书·文酌解》载:“大商行贿。”大沛注:“行贿,流通货贿。”朱右曾注:“行贿,通有无也。”可见“能行诸侯之贿”即“流通货贿”之意,也就是说当时的大商人财力雄厚,可与各国国君做生意,向他们提供商品,而非从事后世所说的贪污受贿之“行贿”[4]。反过来说,既然这些富商能向各国的君主们提供珍奇商品,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就非常密切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的高足,卫国大商人子贡之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