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原经济
汉魏晋南北朝的家族、宗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
汉魏之际社会变迁论略(
最新热门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服色改易

时间:2009-7-24 13:54:13  来源:不详
对比,这是因为曹魏经学偏枯,在旨趣上也渐从两汉的理想主义转成现实主义,这亦是考察曹魏改正朔所不能忽视的。下文试对此稍作分析。  

三  经学现实主义对曹魏改正朔之议的影响

曹魏的经学,在规模和内容上都无法跟两汉相比。虽然有高堂隆这样的大儒撑起经学的门面,但毕竟从整体上看是学子离散,名家凋零的局面。《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儒宗(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祥等七人)》序: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盛。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荒疏,无以教弟子。弟子亦本避役,竟无能习学,……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余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沉陨,乃至于此。”  

经学的衰微深刻地影响了诸如改正朔之类的王朝礼典建设。魏明帝议改正朔是在青龙五年,而上文所云太和、青龙年间的儒学状况是博士荒疏、弟子无学,难怪议定服色会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魏明帝曾大力扶植经学,但他的努力始终收效不大[[23]],高堂隆等学者去世后儒学更衰[[24]]。经学基础如此薄弱,难怪曹魏的正朔、服色只好由明帝两次下诏确定。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经学跟两汉比旨趣的变化,那便是现实主义的增强。汉魏经师对灾异的不同运用堪称这一点的代表。两汉经师好言灾异,大儒董仲舒、魏相、李寻等的对策无不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他们很少用它打击异己,为的是改进王朝政治[[25]],高堂隆在答明帝崇华殿灾原因时保持了这种精神[[26]]。但从总体上看,曹魏士人和经师对灾异的认识和运用已跟两汉不同。《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记齐王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当时发生日食,下诏群臣问得失。蒋济上疏说:  

昔大禹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婴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此处“应天塞变,乃实人事”将灾异服务于政争说得很清楚。“比周”暗指曹爽、丁谧、邓飏之党,对策灾异已成了含沙射影地攻击政敌的武器。大儒王肃对待灾异亦是此种态度。正始元年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27]]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占验政事在西汉刘向时就蔚然成风,《汉书·五行志》尽是这方面内容。王肃政治上亲司马氏,自然反对何晏、邓飏。又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司马师问王肃原因,王肃答道:“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安有乱乎?”后果然毋丘俭、文钦反。司马师问王肃“安国宁主”之术,王肃乘机建议安抚淮南将士在内州的妻子以争取人心,没有象汉儒那样大谈阴阳灾异,天人感应,而是很现实地着眼于具体政务,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  

王肃运用灾异打击异己是他政治上现实主义的反映,他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